-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对黔江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
PAGE
PAGE - 7 -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现代化
——对我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我区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遏制了耕地抛荒撂荒。这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具有较为显著的实践创新意义。
一、我区土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根据各街道、镇、乡上报数据统计,我区耕地总面积68.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04亩。根据调查数据,截至2012年9月底,我区耕地规模经营面积为13.65万亩(其中田4.44万亩、土9.21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为20%;规模经营土地(本文所指规模经营土地为农村土地中的耕地)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占比大概为9:1),亩产值为3365元;主要由10个龙头企业或公司、460个专业合作社、连片经营10亩以上的123户种植大户带动实施了土地规模经营。1994年,阿蓬江镇麒麟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青蒿、濯水镇蒲花社区流转土地500亩发展林经作物,开启了我区土地规模经营的先河。
二、我区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模式
我区土地规模经营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形式逐步多样化但运行欠规范。通过对全区土地规模经营形式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有业主租赁经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股份公司经营和“园区+业主”经营5种模式。
(一)业主租赁经营模式。全区112个业主按租赁经营模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6.6万亩,占全区规模经营土地的48.35%。年产值29929.5万元,亩产值4534元。
——组织形式。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流转给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或其他社会业主经营,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约定流转时间和流转价格等。一个业主租赁若干农户承包地。
——运行机制。业主利用租赁的土地,集中成片开展规模化农业发展。根据自身资金、技术条件和市场预期,自主选择产业,统一组织生产经营。
——利益联结方式。农民按流转合同约定获??土地租赁收入;农民进入业主经营的基地务工,获取劳务报酬。
——典型案例。渝湘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石家镇火石垭村,2008年5月业主彭秋燕注资10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业主统一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租赁协议,以100元/年·亩租金租赁火石垭村118户农民承包地2100亩(若当年效益好,业主采取奖金的方式对土地出租方给予租金补贴),种植萝卜、豇豆、辣椒、白菜、茄子等大众蔬菜。同时,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扩大生产规模,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吸引火石垭邻近村515户农民参加合作社,统一供应种苗、农膜、肥料,实行保护价收购,种植蔬菜3600亩。合作社与湖南省的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按照订单组织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建了蓬江高山蔬菜品牌。2011年,合作社生产蔬菜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10万元,赢利200万元;带动130个农民到基地务工,支付务工报酬300余万元,在基地务工农民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火石垭村人均纯收入达5873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421元。合作社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1200万元以上。
(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全区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6.3万亩,占全区规模经营土地的46.15%。年产值13149万元,亩产值2087元。
——组织形式。举家迁往城镇的农户、外出务工农户、缺乏劳动力的农户,自愿将承包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经营能手),种植大户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
——运行机制。种植大户利用自身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优势,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种植烤烟、蚕桑、蔬菜等适销对路、经济效益较高的产品。与加工和营销企业联结,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利益联结方式。种植大户通过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获得较高的经营收入;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仍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相应的惠农政策,除获取土地租金外,还可获得在种植大户处季节性务工和外出务工的收入。
——典型案例。太极乡太河村养蚕大户张永春:张永春,男,现年51岁,初中毕业,太河村2组农民,家庭人口2人。2010年初,张永春以245元/年·亩的租金租赁本村5组16户农民130亩耕地(租赁期限为8年),连同自己的12亩承包地,从事栽桑养蚕。2011年,养蚕130张,年产茧5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万元,扣除土地租金和生产成本后,纯收入达8万多元;带给当地农户土地租金收益3.2万元,吸纳当地季节性务工人员20人,支付务工报酬6万元。张永春通过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养蚕状元户,多次得到区委、区政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