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孔蛋白结构; ;;3、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 ;;;氧化磷酸化的能量转换过程;;线粒体中的两条电子传递链 ——NADH呼吸链, FADH2呼吸链;;;;(3)电子传递链的4种复合物(哺乳类);(3)电子传递链的4种复合物(哺乳类);电子传递链的4种复合物;;质子转移的过程;;;;;;;;质子动力势;;ATP合酶的结合变构机制;12c聚合体及?亚基旋转验证实验;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形态结构比较;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原初反应中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叶绿素分子结构;光合单位;;;①PSII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光能系统及电子传递途径;;;循环光合磷酸化;;ATP合酶的结合变构机制;;;;Calvin cycle;C3途径的说明;;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3、不同来源的线粒体基因,其表达产物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的运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或膜间隙的蛋白质的运送;;第四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第四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第四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第四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证据;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不足;第四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不足;练 习 1、Na+-K+-ATPase( ) A、介导主动运输 B、介导Na+和K+的协同运输 C、是一种膜整合蛋白 D、能创造跨膜动力势 E、以上都正确 2005年中科院;2、葡萄糖由消化道进入小肠上皮是依赖( )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 2001年南京大学;3、钠钾泵的特征是( ) A、具有ATP酶活性 B、由大小两种亚基组成 C、钠离子的结合位点位于胞膜外侧 D、乌本苷为其抑制剂 E、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 2005年南京大学;4、ATP合酶是( )氧化磷酸复合物??? A、线粒体内膜上 B、细菌胞质中的 C、叶绿体中的 D、细胞膜内侧的 2001年中科院;5、LDL(低密度脂蛋白)跨膜转运的第一步是( ) A、有衣小泡的形成 B、有衣小窝的形成 C、与受体结合 D、内体的形成 E、笼形蛋白的分解 2005年南京大学 ;6、线粒体内膜的特征酶是( ) A、苹果酸脱氢酶 B、腺苷酸激酶 C、细胞色素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 2007年中科院;7、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发生在( ) A、线粒体内膜 B、线粒体外膜 C、叶绿体内膜 D、内质网膜 2000年中科院B卷;8、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于( )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2004年武汉大学;9、线粒体半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下列哪一事实( ) A、线粒体DNA能独立复制 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 C、在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D、线粒体DNA和细胞核DNA的遗传密码有所不同 2008广西大学;10、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相似性表现在( ) A、化学渗透假说 B、合成ATP数目 C、ATP的来源 D、自主性细胞器 2000年复旦大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