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声声慢》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3.doc

4.3.8《声声慢》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3.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8《声声慢》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3.doc

PAGE  4.3.8《声声慢》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本词,注意节奏的舒缓程度 借景抒情的方式 叠词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课) 一、设计思想 1、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2、设计特色:联系作者的生平与其他作品感受本词中沉重复杂的愁情;联系法国诗人克洛岱尔的译文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通过联系本板块其他词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练习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基本要求: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声声慢》中语言和情感抒发的一致性;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能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 (2)发展要求:体会并总结本板块四首词在选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从而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2.(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声声慢》中的“愁”的感悟和表达如此沉重复杂的愁的表现手法。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声声慢》又是其后期的代表作品,故通过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约派风格特点的认识。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有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内容情感和写法上难度相应低一点。联系与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清照其人其词和婉约派词有一定的接触,但对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约派风格特点没有深入明确的感受。 2.学生在意象和表达“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五、重点难点 1、 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2、 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六、 HYPERLINK /Article/xzjx/Index.html \t _blank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 HYPERLINK /jajx/xxja/yygf/Index.html 语言的独特魅力; 3、比较鉴赏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受。 (2)提出预习中遇到的字词句文意等方面的疑问。 2.教师的教学准备:与上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以《如梦令》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3、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声声慢》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后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朗读,初步感受。 1、生齐读。 2、听录音朗读。 录音朗读有何可借鉴之处?(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