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性冷淡”广告背后的营销决策.docVIP

豆瓣:“性冷淡”广告背后的营销决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豆瓣:“性冷淡”广告背后的营销决策.doc

PAGE  PAGE 4 豆瓣:“性冷淡”广告背后的营销决策   杨勃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文青,已苦心抚养了豆瓣十一年。这个项目一开始只是杨勃本人“书影音”的乐趣岛,如今已经发展成数亿用户的“精神角落”。   2006年6月,豆瓣获得第一轮融资,开始公司化运营。紧接着,2009年下半年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投资豆瓣1000万美元,2010年9月,豆瓣获得第三轮融资,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资豆瓣5000万美元。   无数用户以豆瓣老粉儿为荣,无数红人从豆瓣诞生。但这些都不能阻止豆瓣“商业化”的不看好与坎坷。   早期上线的阿尔法集市早已下线,同期的豆瓣东西,长期被用户诟病“失望感”扑面而来,仿佛豆瓣就该和所有金钱气息隔绝。这既是豆瓣多年苦心经营出的品牌气氛,也是悬在这个产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豆瓣的“性冷淡”风格广告和线上品牌活动,却意外地收到诸多网友好评,甚至在进行用户调研时,广告成为“用户最喜欢的功能之一”。爱看广告成为豆瓣让其他网站望尘莫及的“特殊成就”。   商业化真的很远?   不得不提的是豆瓣的风格。   若要评估起它的性格,基本上算是比较分裂的两个产品。   第一个豆瓣,完全和“文青”、“精神世界”这些字眼无关,甚至算得上是积极入世的。这个豆瓣效率高,界面简单,逻辑清晰,不浪费任何人的时间,目标坚定,成长迅速,认准一件事情就努力去做,是个行动力强的大力水手。   另一个豆瓣,则觉得世间诸事多是无意义的,人与人的隔阂就像与你一起读书的网友那么深,那么远。工作很无聊,沟通很无趣,如果可以选,只想避世到桃花源,看看散书看看风景,静静地躲在互联网一角过无业游民的生活。   第一个豆瓣,是它在杨勃眼里的样子;另一个豆瓣,则是它在用户心中的模样。难怪玩豆瓣的人大多都没有孩子――他们自己还像个孩子,豆瓣就成了一干互联网流浪儿的“孩子岛”。第一个豆瓣还在现实里不辞辛苦,霸道地包养着亿计用户的乌托邦,给他们终日发梦的奢侈机会。可惜的是,无论你多么喜欢这里,豆瓣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器,网站工作人员和水电费。   面对现实,豆瓣需要盈利。   打通购买决策?   除了图书导购,豆瓣模仿了亚马逊付费的“豆瓣阅读”;除了音乐“金羊毛计划”,豆瓣还开发了可包月、包年免广告的豆瓣FM;豆瓣电影不只可以买票,还要选座,就像点评团购网站一样;同城版块,不能只让各地的小众咖啡馆赚杯咖啡钱,豆瓣自己也要售票收钱;豆瓣东西,豆瓣集市这些仿美丽说、蘑菇街的板块肯定不能少;大家不是喜欢拍好看的照片上传到自己主页吗?新推出的“一拍一”服务,预约摄影师拍照,文艺也能流水线作业……这个“精神角落”的网站越来越多地开发了支付接口,付费服务功能,也许不再那么乌托邦,但对用户来说,也真的更实用了。   豆瓣在披荆斩棘地让自己进入用户的“消费决策”当中。不只是走进注册用户的内心,豆瓣也在努力窥视核心用户的钱包。   关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购买决策的五阶段模型。分别是:问题认知、信息搜寻、方案评估、购买决策与购后行为。   显然,购买过程早在实际购买发生之前就开始了,并且购买之后其影响还会持续很久。消费者的购买并非总是依次经过全部五个阶段,他们可能越过或颠倒某些阶段,例如当你买一只牙膏,可能直接掠过了信息搜寻与评估。但是对于书籍、电影票、和音乐会等等,消费者一般倾向于经历完整购买决策过程,决策五阶段框架则考虑了所有可能的因素。   通过近十年的时间坐拥上亿注册用户,百万日活用户的豆瓣,无数人每天在上面浏览书籍、电影,在页面上比价,相当于无数潜在消费者在进行他们的问题认知、信息搜寻和方案评估,那么再提供一个购买链接,何乐而不为呢?   找准盈利点   豆瓣开发的支付服务功能,多数都不是它的原创。甚至,一部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但豆瓣掌握的是用户问题认知、信息搜寻、方案评估和购后行为阶段的注意力,大力开发各项导流和购买功能,其实就是帮这些用户们打通购买决策这“一键”之遥而已。   豆瓣近年的商业化步骤,迎合了用户掏钱包付费的真实需求。哪怕是电商感满满的豆瓣集市和一拍一,可供购买的商品几乎百分百契合了豆瓣核心用户的气质,让这些在“孩子岛”做梦的“伪孩子们”欲罢不能。   话说回来,还有好多互联网创业者哀嚎着:我的产品日日烧钱不挣钱,它有那么多日活用户,它有那么个性的界面,超赞的用户体验,丰富的UGC内容和新奇的功能……难道真的只能靠low逼格的广告和开个微店牺牲体验,来兑现钞票吗?   那么,看看豆瓣是如何进入用户的消费决策的。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用户注意力既宝贵又有时效性,如果想把你的用户转化为消费者,你必须有所行动,而且要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