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屈曲的有限元模拟蔡宣明
中北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
第 PAGE 52页 共50页
第一章 绪论
1.1 圆柱壳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圆柱壳由于具有特殊的几何构型和优良的受力性能,使其在许多上许多工业部门和工程领域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充满固体或液体(气体)的圆柱壳更是在工程中承担重要作用,如火箭的固体燃料箱,激光平台的减震基座,垂直电梯的防坠缓冲装置等等。对其在各种受载条件下的屈曲强度的研究一直是应用力学界和结构工程界长期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轴向压缩圆往壳屈曲载荷的实验值与线性理论经典结果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实验值为理论预测的15%--60% ),大大推动了各种非线性结构稳定理论和屈曲对缺陷敏感性研究的发展。迄今为止,对于圆柱壳在轴压、均匀外压、扭矩、弯矩等基本荷载以及这些基本载组合作用下的柱壳屈曲问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壳内充满颗粒固体介质时的轴压屈曲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这类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预测由于屈曲导致的结构失效,而且有可能利用有趣的屈曲模态发展无模具成型工艺。
本章试图对这一领域的若干基本问题、处理方法以及一些主要的成果做一个简要的综述,为后面展开讨论提供一些基础和方便。首先简要介绍了圆柱壳静态屈曲理论研究的进展,然后着重回顾与我们课题相关的轴向压力和内压联合作用下圆柱壳屈曲己有的研究,总结和评述前人的工作,最后对本文主要工作以及所取得的结果做了概述。
1.2 内空圆柱壳静态屈曲的几个基本问题
承受膜力为主的结构当所受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若对其施加一微小的扰动,则结构的平衡位形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平衡状态性质的变化叫做结构丧失稳定,相应的载荷称为临界载荷。一般说来,结构丧失稳定后的承载能力有时可以增加,有时则减小,这与载荷种类、结构的几何特征等因素有关。若结构加载到某一临界状态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并不是由于材料破坏或软化造成的,则称为结构的屈曲(buckling) 当结构的一种变形形态变得不稳定,而去寻找另一种稳定的变形形态,这种进一步的屈曲现象称为后屈曲(postbuckling).一般,屈曲指结构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失稳是指平衡状态性质的变化.
近代结构稳定性理论集中研究结构的屈曲形式(分支型屈曲或极值型屈曲)、屈曲模态、后屈曲平衡路径。此外,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并利用现有的数学手段建立起各种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设壳体结构承受与某一特征参数入成比例的载荷系统,系统是保守的,这时有两种基本失稳形态:分支点失稳和极值点失稳,如图1.1和图1.2。两种类型失稳的临界载荷值分别为x和max。分支点问题的特征是在平衡的基本状态附近存在另一相邻的平衡状态,而在分支点处将发生稳定性的变换。图1.1(a)中的实曲线的稳定分支与虚曲线的不稳定分支在分支点处变换。极值点失稳没有明显的分支点,但是存在一个最大载荷值max,达到最大载荷值后载荷会下降,同时变形迅速增长。极值点和分支点是屈曲分析中最为关心的临界状态。到达临界状态之前的平衡状态称为前屈曲平衡状态(prebuckling 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超过临界状态之后的平衡状态称为后屈曲平衡状态(post-buckling 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
除了上述两类基本屈曲类型外,对于受横向均布压力的球面,扁壳或双铰坦拱的屈曲又属于另一种类型,其平衡状态曲线如图1.3所示,其中OA和BC段是稳定的,而AB段是不稳定的。对于静载荷,当增大到A点时,平衡状态发生一明显的跳跃,突然过渡到另一具有较大位移的平衡状态C。这类失稳现象称为跳跃失稳(Snap-through).
(a) (b)
图1.1分支点失稳
图1.2极值点失稳 图1.3跳跃失稳
一般认为,对于弹性体系,其屈曲载荷可作为体系承载能力的依据对于许多结构来说,这一概念可能是正确的。但对有些类型的结构,如四边支承的受压薄板,其屈曲后载荷仍可继续增加,体系的承载能力可比屈曲载荷大很多。而对另外一些结构型式,如轴向受压圆柱壳,受静水外压的球壳等,其实际能力却又远小于理论指出的屈曲载荷这些现象说明,根据屈曲分析得到的屈曲载荷并不总是与体系的承载能力相联系的.之所以产生这种不-致,关键在于体系后屈曲平衡状态并不总是稳定的。对于某些结构类型,它们可能是不稳定的。为了解各种类型结构屈曲以后的特征,就必须对结构的后屈曲性态作深人研究,正是这种研究推动了近代弹性稳定理论的发展,Koiter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稳定性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参数稳定区域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 2024年度医院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docx
- 小儿肺功能脉冲震荡体会.docx
- 胫骨pilon骨折课件.ppt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pdf
- 04 2024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基于共享理念的“MEET+U”青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pdf
- 嫁接蟹爪兰初中劳动技术PPT课件.ppt VIP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验某市真题试卷附答案和评分标准冀教版冀人版新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