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绪论、第一章土壤形成与组成(水文).ppt

土壤学绪论、第一章土壤形成与组成(水文).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学绪论、第一章土壤形成与组成(水文)

土壤学与农作学 王为木 Wangwm@hhu.edu.cn 廖林仙 liaolinxian@hhu.edu.cn 水利水电学院; 过程管理分: 到课或完成课内作业6次得过程管理分12分,多1次增加3分,最高30分 成果管理分: 结课考试(闭卷)成绩乘以70%计算,最高70分 缺课6次(含)以上无成绩; 课程总成绩=过程管理分+成果管理分; 绪论(1学时) 第一章 土壤形成与组成(5学时) 第二章 土壤基本性状(6学时) 第三章 土壤水分(6学时) 第六章 作物与水(6学时);课程学习方法;绪 论; 1. 营养库的作用; 1. 营养库的作用;2. 盐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 雨水涵养作用 ;4. 对生物的支撑作用;5.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作用; 营养库的作用 盐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雨水涵养作用 生物的支撑作用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作用;二、农作学; 农作学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组成以农田植物种群为主体的生产结构体系,运用相应的养地手段,强化植物要素调控力度,在有限资源生产力得以增进的基础上,使资源应能实现潜在生产力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田作物优质高效持续增产,促进农业各相关部门协调发展,奠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利勘探 蓄、输、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 农田灌溉方式和田间工程 地下水利用 低产田改良 水质改良、水生态保护 水利经济管理;h;灌水过程线;灌水定额 m=0.667· r· H·(βmax-βmin ) R——土壤容重 H——计划湿润层深度 Βmax——田间持水量 Βmin——最小含水量; 泥沙淤积是三峡工程设计建设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昨日(2010.10.26)三峡工程首次蓄水至175米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大大好于预期。   郑守仁介绍,从三峡工程135米、156米、175米的三次蓄水的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明显小于当初设计的预期。2003年6月—2010年9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15.68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4.117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情况,水库淤积泥沙11.565亿吨,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沙量较初步设计值减少约60%。   郑守仁表示:由于长江上游近???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后,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而上游干支流上近年来修建一大批水电站,也拦蓄了部分泥沙。   不过郑守仁同时表示,由于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坝下河道冲刷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部分河段发生崩岸等险情。这将是三峡工程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务院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带来不利影响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土壤农作;土壤是整个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土壤是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土壤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一章 土壤形成与组成;§1-1 土壤与土壤形成;基岩;农田;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土壤肥力;三、土壤形成因素;(一) 母质(Parent material);岩浆岩(igneous rock) ;物理风化;2. 母质类型: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2)运积母质:母质经外力作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物质。;(二) 气候(climate);(三) 地形( Relief ); 地形对热量的再分配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阳坡较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 ;(四) 时间( Time);(五) 生物(Organisms);;四、主要成土过程(Main soil-forming process);(二)有机质积聚过程 各种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结果在土体上部形成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三)粘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 和聚集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 过程和淋溶淀积粘化过程。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