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选编.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选编

着火延迟期 速燃期 缓燃期 后燃期 ;1.着火延迟期 ;着火延迟期的影响因素;2.速燃期 ;3.缓燃期 ;4. 补燃期 缓燃期D点到燃料基本燃烧完毕。累积放热率大于95%。后燃远离上止点,热量不能有效利用,散热损失增加,热负荷增加,排温升高。 补燃期要短;5.1.2 燃烧放热规律 ;燃烧放热规律 ;2. 柴油机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 ;(汽、柴)放热始点的位置要能保证最大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柴油机通过喷油提前角的变化以及着火落后期长短来加以调控 燃烧放热规律曲线形状 应先缓后急。在开始放热阶段,不希望燃烧放热速率上升得过快,以降低压力升高比,使柴油机的工作粗暴得到控制;然后燃烧应加速进行,使绝大部分燃油在尽可能靠近上止点处完成燃烧,以提高经济性。 燃烧持续时间 燃烧持续时间原则上越短越好。;; 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过程主要特点对?? ;5.2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 ;喷油器 ;不同喷油嘴的流通特性 ;2.喷射与雾化 1) 喷射过程 (1)喷射延迟阶段 (2)主喷射阶段 (3)喷油结束阶段 ;2)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称供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称为喷油速率 ;两者的差别主要原因 : (1) 燃油的可压缩性 (2) 压力波传播滞后 (相位差) (3) 压力波动 (形状上的差异) (4) 高压容积变化 高压油管的弹性变形及出油阀、针阀两个弹性系统的影响 ;a)正常喷射 b)二次喷射 c)断续喷射 d)隔次喷射 穴蚀:高压容积内产生压力波动时,会出现低于燃油蒸气压的压力,故而形成汽泡,压力升高,汽泡爆裂产生冲击波,多次作用于金属表面引起。;对喷射系统的要求;合理的喷油规律及其实现;1)改变凸轮型线 ;2)双弹簧喷油器 ;3)预喷射和多段喷射 ;5.2.2燃烧室与混合气形成 ;3) 两种混合方式的对比 ; 油膜蒸发 混合的指导思想是利用燃油蒸发速率控制混合气生成速率,燃烧室壁面温度和空气旋流起了主要作用。 油膜受热蒸发所需时间要比细小油滴长得多,加之燃烧室壁温控制较低,使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期内生成的混合气量远小于空间雾化方式。 随燃烧进行,在高温和火焰辐射作用下,油膜蒸发加速,使混合气生成速度加快。 大部分燃料是在蒸发后以气体状态与空气或高温燃气接触,可以避免空间雾化混合时常有的液态燃油高温裂解问题,使炭烟特别是大颗粒炭烟排放降低。 ;2.缸内气流运动 ;进气道气门出口速度分布;各种涡流比;涡流比进入凹坑时增大;涡流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压缩涡流; 挤流; 湍流;滚流;柴油机燃烧室 ;浅盆形燃烧室的特点 ω形燃烧室的特点;属于半开式燃烧室,在活塞顶部设有比较深的凹坑,其中ω形凹坑的中心凸起是为了帮助形成涡流以及排除气流运动很弱的中心区域的空气而设置的。 一般dk/D为0.6左右,dk/h=1.5~3.5。采用4~6孔均布的多孔喷油器中央布置(四气门时)或偏心布置(二气门时),喷雾贯穿率一般为1.05。 空气运动以进气涡流为主,挤流为辅。 进气涡流比介于最低的浅盘形燃烧室(1.5)和最高的球形燃烧室(3)之间, 通过减小dk/D,和余隙高度S0,可使挤流强度增加。 由于利用燃油喷射和空气运动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混合气,因而比浅盘形更容易形成均匀的混合气,空气利用率提高,可在过量空气系数声1.3~1.5的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 ;挤流口形燃烧室 ;日本小松公司的微涡流燃烧室 MTCC(micro turbulence combustion chamber) ;在半开式燃烧室的基础之上,利用燃烧室形状的设计来产生微涡流,改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除大尺度的涡流(如进气涡流和挤压涡流)以外,小尺度的涡流,又称为微涡流或湍流,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 微涡流主要是利用大尺度的涡流在燃烧室内不同位置造成的速度差以及流经一些特殊设计的边角、凹凸时产生的气流扰动所形成的 ;MAN公司的J.S.Meurer博士—— M燃烧过程 ;M燃烧过程表述;各种直喷式燃烧室比较;示;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涡流室形状;分隔式燃烧室——预燃室;预燃室布置形式;预燃室;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不同柴油机燃烧室的对比及选型;3)在噪声振动性能方面,非直喷式柴油机比直喷式柴油机有优势,加上高速性能好、制造成本低以及容易实现低排放污染等优点,在缸径100mm,转速n3500r/min的车用高速柴油机上仍有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涡流室的高速性能比预燃室更佳,因此在轻型柴油车特别是柴油轿车上应用居多。 4)虽然非直喷式燃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