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仁学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 1 -
孔子仁学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王振炎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410082)
摘要:政治是人的集合,是人主体性成长的空间。孔子仁学的基本目标在于政治秩序的构建和维护,但不
同于如霍布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进行探讨,孔子首先追问 人的定义,对人之为人的根据进行探寻。
他倡导以仁爱精神为价值导向的德政思想来完成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问题,其基础表现为推己及人,关键
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人,尤其是政治中人的个体自觉的精神价值,以及对动物性欲望的超越。孔子主张实施
仁政以实现民众的富足,以仁义为价值取向建构“善“的政治秩序,进而建立一个从亲亲到尊尊的有序社
会。
关键词: 仁学,德治,天下秩序
中图分类号: D912.1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一个民族的性格,必须从它的源头以及影响了其发展的文化特性中去寻找,儒家学说在
塑造中华民族文化人格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主干。而作为儒家思
想先师的孔子,则创立了一个以道德论为主体的思想体系——仁学。
依据雅斯贝尔斯“人类轴心时代”的说法,轴心时代是人性的起源,即,以苏格拉底和
柏拉图为代表的哲人们为后世奠定了人类精神存在的基础,而在东方,则集中表现在以孔子
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城邦之外,非神既兽”。也就是说,人必
须在政治中成就自己,完成由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即人的“自觉性”问题。试图建
立一个超越自然存在的“人化”的世界,才是孔子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与其说孔子的道
德哲学是一种伦理学,不如说它是一种政治哲学更为准确。
政治问题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群”的问题,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
1
。人必须过群居生活,因此,孔子最为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
序,也就是政治问题。
孔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目标就在于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早期的儒家都注重“人禽之
别,”,比如“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2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
3
。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可以组成社会,而这预设着人是可
以超越肉体欲望,而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创建一个有别于动物世界的人类秩序,道德的意
义正在于此。孔子想要探讨的就是政治之道,也就是政治的正当性问题,具体而言,即“王
道”。
政治是人的集合,是人主体性成长的空间。如果说“现代政治哲学讨论的是权利与权力
的冲突,那么说白了,不过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之欲望与欲望的冲突。„„人的主体性自由
1 《论语.微子》
2 《孟子.离娄下》
3 《荀子.王制》
- 2 -
意志成了不证自明的哲学前提„„却非道德意义上的人
4
“。而孔子则追问 “人”的定义,
对人之为人的根据进行探寻,简而言之,就是要以人的精神实现对肉体性欲望的超越。“政
治问题成了思考人的所有问题的出发点
5
”。因此,如何弘扬人的生命价值,培养人的内在
精神就成了首要问题,即,何为“人性”。
仁政的开端——心灵秩序
既然要唤醒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孔子就极注重人的内在心智秩序的培养。不同于
孟子和荀子,孔子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从儒家的思想渊源来看,总体
上是以人皆向善作为政治伦理建构的着眼点,强调人的主体自觉性和选择性。这也是孔子建
构政治秩序的人性依据和目标。
为了引导人成为超越动物性而具有精神追求的道德主体,人性善恶的问题就不可避免。
孔子虽未明言本性的善恶,但他的人性趋善的思想倾向是可以肯定的。他说:“子欲善而民
善矣
6
“。人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习染而产生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
7
“。从”性“与”
习“的区分中可以看出,在不否定人的动物性欲望的同时,孔子更关注人性的价值追求,关
注”人之精神性渴求的性与天道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正是天道昭示着价值标准和精神方向
8
“。正所谓,”天命之谓性
9
“。”天命实质上指的是内在的人格世界中无限道德要求和责
任,二者相连,性自然是善的,而仁则是善的极致,是内在于个人生命中,对人的本质规定
10
“。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
”朱子《论语集注》这样说:“学
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学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12
”孔子重“仁”,而 “仁”的本意在于“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13
)。孔子
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5.11.18钢构件(墙架、檩条)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由线段关系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专项练习.pdf VIP
- ABB浪涌抑制器OVR与防雷培训.pptx VIP
- 《LEICA_X2_简体中文说明书》.pdf
- 肝癌复发治疗策略与进展.pptx VIP
- 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人员招聘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足球理论》足球竞赛组织及编排.pptx VIP
- 日本城市更新发展模式研究.docx VIP
- UE4数字孪生 建筑可视化白皮书.docx VIP
- 2025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招聘1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