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业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PAGE
行业标准《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的编制说明
一、制订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燕麦全蚀病菌(Gaemannomydes graminis var.avenae (E.M.Turner) Dennis )可在凉季侵染禾本科寄主(小麦和大麦),也能侵染燕麦且被视为匍匐剪股颖全蚀斑点的致病因子。该病菌于1937年首次被Schoevers报道出现在欧洲的高尔夫球场和其它草体。上世纪60年代早期,人们在美国西北地区发现了表现为全蚀斑点的草坪。该病主要出现在欧洲联盟及美国东部的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弗吉尼亚州 和弗吉尼亚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中国暂无该病害发生的报道。由于该病随带病种子和混杂在种子间的病残进行远距离传播;带病草皮、病土、粪肥等也可传播,通过风传播的子囊孢子的侵染多发生在禾谷类作物上。病原菌主要侵染燕麦属、小麦属和大麦属及禾本科草,其主要的禾本科草有:雀麦属(Bromus spp.)、冰草属(Agropyron spp.)、山羊草属(Aegilops spp.)、翦股颖属(Agrostis spp.)等。该病害传入我国的风险较大,已列入我国进境有害生物名录。
我国目前还没有该病害的发生及分布报道,也缺乏该病害的检测方法标准。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我国进口的植物产品提出了该病害的检疫要求。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林业草种、植物种子、园林及体育场地草皮进出口,为有效防止该病害传入我国,保护我国农林产业安全,需要制定相关的检测方法标准。
二、任务来源
制定行业标准《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9年制标任务,计划编号为2009B285y 。
三、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参加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瑾、朱金国、赵文军等。
四、标准起草过程、主要依据和工作基础
为了做好本项工作,接受任务之后,起草人首先认真学习了国家局《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细则》等文件,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
通过广泛查找阅读并整理国内外有关全蚀病菌研究的科技文献;并从ATCC购买了多株燕麦全蚀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和全蚀病菌禾谷变种等多株标准菌株做为研究参照菌株;同时从水稻种子、田间泥土、燕麦种子和部分杂草种子中分离得到一些常见的曲霉、镰刀菌等真菌作为参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建立检测燕麦全蚀病菌的方法,确定了编写框架。
燕麦全蚀病菌病菌学名:禾顶囊壳燕麦变种Gaemannomydes graminis var.avenae (E.M.Turner) Dennis,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自然条件下仅产生有性态。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组织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禾草的整个生育期及其各个部位均可受到侵染。全蚀病侵染的最适土温为12~18℃,但6~8℃的低温也能侵染,土温大于5~15℃左右发病最重。一旦侵染成功,温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而多雨、灌溉、积水等使土壤表层有充足水分的环境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病。在凉爽而潮湿的天气,病菌侵入地下组织,并通过根部或匍匐茎生长及植物间的接触扩展蔓延。随着气温变暖,空气变得干燥,开始显症。子囊壳在秋季产生,暖和的冬季也可能产生。另外,还可随带病草皮和种子的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
菌丝体形态有两种,少数为纤细而灰色,大多数是厚壁、粗壮的黑褐色菌丝,菌丝体常形成黑色的菌丝束、菌丝团,多呈锐角分支、在主支和侧支交界处各产生一横隔形成“∧”形的菌丝体。瓶梗和瓶梗孢子,较多的是单个的瓶梗侧生在菌丝上,也有松散地集生在菌丝的分支处或菌丝末端呈穗状。瓶梗基部窄缩,中下部较宽、向上渐窄,端部为领带状。瓶梗孢子为(3~7)μm×(1~2) μm,弯曲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供试菌株只产生似菌丝分支的卵圆形、长棒形或近球形的简单附着枝,有时为曲棍状,侧生、顶生或间生在菌丝上,常簇生,形成浅褐色的微菌核团。
子囊壳埋生于叶鞘内,烧瓶状,有弯曲的柱状喙部伸出于寄主组织之外,子囊壳表面有栗褐色毛绒状物,子囊壳黑色,直径330~550 μm。子囊多个,棒状,直形或弯曲,有多数线状侧丝,子囊大小为(61~115) μm×(8~14) 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接触液态水时,子囊壁溶化,子囊孢子射击出。子囊孢子无色线状,多胞有2~8个隔膜,(53~92) μm×(3~5) μm。有时子囊孢子萌发时,产生小形单胞、镰形或新月形分生孢子。
五 技术工作主要内容
1 实验室分离培养和观察
1.1 样品处理方法
由于检测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而在培养过程中过多的杂菌特别是部分生长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3Underthesea(Warmingupandreading)课件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3UsingLanguageReading,listeningandspeaking同步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肿瘤标志物编码表.doc
- Unit3UsingLanguage课件人教版英语选修7.ppt
- 胰岛素有效期推算转盘的制作与临床应用-上海护理.doc
- 背起行囊走四方引入.ppt
- Unit3Usinglanguage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3VocabularyBreakthrough课件人教版选修7.ppt
- 能源科学技术-陕西省科技信息网.doc
- Unit3warming-upandpre-reading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3《Underthesea》Period4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3《Underthesea》Period4课时练习(新人教版选修7).doc
-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一、概念解析1.半透膜.doc
- Unit3《Underthesea》Period6教案(新人教版选修7).doc
-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a,NMO)是一种以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doc
- 见教材P201制作人齐灶娥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ppt
- 西甜瓜精品课讲稿4.ppt
- Unit3《Underthesea》导学案(新人教选修7).doc
- 视神经脊髓炎.ppt.ppt
- 视音频内容监测功能.doc
最近下载
- (2024秋新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ppt VIP
- 钢结构高空安全施工专项方案.docx
- 单位档案管理员题库.pdf VIP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VIP
- (优质!)GB 45673-202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之“5.14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审核检查单(2025A0)(可编辑!).docx VIP
- 001-10.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用实施登记表GDAQ20110.xls VIP
- 文正路自评报告.doc VIP
- (优质!)GB 45673- 202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之“5.9 相关方”审核检查单(2025A0).docx VIP
- 2024浙江丽水缙云县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