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腐蚀学原理-第六章局部腐蚀-6.4-6.7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腐蚀学原理-第六章局部腐蚀-6.4-6.7选编

6.4 缝隙腐蚀;6.4.2 缝隙腐蚀机理;所生成的金属氯化物在水中水解成不溶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游离酸。即 M+Cl-+H2O → MOH+H+C1- 结果使缝隙内pH值下降,可达2~3,这样C1-和低pH值共同加速了缝隙腐蚀。由于缝内金属溶解速度的增加,使相应缝外邻近表面的阴极过程(氧的还原反应)速度增加,从而保护了外部表面。缝内金属离子进一步过剩又促使氯离子迁入缝内,形成金属盐类。水解、缝内酸度增加,更加速金属的溶解,这与自催化孔蚀相似。;6.4.3 缝隙腐蚀与点蚀的比较;6.4.4 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防止或减少缝隙腐蚀的几点措施。 ;6.5 丝状腐蚀;6.5.2 丝状腐蚀机理;氧透过膜(有机涂膜、金属氧化膜等)进行扩散,特别是发生横向扩散,致使头尾之间的V型界面处氧的浓度最高,而头部中心氧的浓度低,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头部中心以及头的前部是阳极,发生腐蚀,生成Fe2+的浓溶液,为蓝色流体。主要初始腐蚀产物是Fe(OH)2,它含有从大气中透过漆膜渗进来的水分,并可能由金属离子水解生成酸。 ;6.5.3 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6.6 晶间腐蚀;影响晶界行为的原因;6.6.2 晶间腐蚀机理;6.7 选择性腐蚀;6.7.1 黄铜脱锌;6.7.2 石墨化腐蚀;作业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