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对流换热计算 ;§5-1 管(槽)内流体受迫对流换热计算 ;进口区:流动和热边界层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至管子中心线。管子进口到边界层汇合处的这段管长内的流动称为管内流动进口区
充分发展区:边界层汇合于管子中心线以后的区域,即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流动仍然保持层流,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也就继续保持层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层流流动过程。;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紊流流动过程。;当流体温度和管壁温度不同时,在管子的进口区域同时也有热边界层在发展,随着流体向管内深入,热边界层最后也会在管中心汇合,从而进入热充分发展的流动换热区域,在热边界层汇合之前也就必然存在热进口区段。
随着流动从层流变为紊流,热边界层亦有层流和紊流热边界层之分。 ;流动进口段;热边界条件有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对于管壁热流为常数时,流体温度随流动方向线性变化,且与管壁之间的温差保持不变,有 ;Date;x;其中,tf’, tf”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上的平均温度。
当进口与出口截面上的温差比(tw - tf)/(tw - tf)在0.5 ~ 2之间时,可按如下算术平均温差计算,结果的差别在4%以内。;Date;Date;2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准则关系式
①管内紊流换热准则关系式 ;使用范围:
Ref = 104 ? 1.2×105, Prf = 0.7 ? 120, l/d ? 60;温差tw-tf较小,所谓小温差是指对于气体≤ 50℃;对于水≤20~30℃ ,对于油类流体≤10℃。
与管内层流流动不同,管内紊流对流换热受边界条件的影响不那么敏感,故该计算式既适用于等壁温边界条件,也适用于等热流边界条件;当流体与管壁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因管截面上流体温度变化比较大,流体的物性受温度的影响会发生改变,尤其是流体黏性随温度的变化导致管截面上流体速度的分布也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流体与管壁之间的热量传递和交换。 ;大温差情况下计算换热时准则式右边要乘以物性修正项 。
对于液体乘以 ;弯曲管道流动情况示意图;在平直管计算结果的基???上乘以一个大于1的 修正系数 CR。
流体为气体时 : CR=1+1.77(d/R)
流体为液体时 : CR=1+10.3(d/R)3
R为弯曲管的曲率半径
;②管内层流换热准则关系式 ;对于流体在管内(仅限圆管)作层流流动,其在热充分发展段对流换热的平均Nu数可由理论计算得;Date;③管内过渡流区换热准则关系式 ;液体: ;例1 空气以2m/s的速度在内径为10 mm的管内流动,入口处空气的温度为20℃,管壁温度为120℃,试确定将空气加热至60℃所需管子的长度。 ;由能量平衡有: ;§5-2 流体外掠物体的对流换热计算;当雷诺数 时,流动边界层为层流流动,其换热计算的准则关系式如下: ;实际上流体流过平板时都是逐步从层流过渡到紊流的,因而计算整个平板的换热时,必须将前面一段按照层流计算,而后面一段按照紊流计算。于是综合计算关系式应为, ;Date;例题温度20℃的空气,以10 m/s的速度流过平板,分别确定从平板前缘算起,进入过渡区(Re1=2?105)和进入紊流区(Re2=5?105)的距离。 ;流体横掠单管流动除了具有边界层特征外,还要发生绕流脱体,而产生回流、旋涡和涡束。 ;流体绕掠圆管时,沿程压力发生变化。大约在圆管的前半部,压力递降,而在后半部压力又回升。
考察压力升高条件下边界层的流动特征,发现它与外掠平板的边界流动不同:在边界层内流体靠本身的动量克服压力增长而向前流动,速度分布趋于平缓。 ;近壁面的流体层由于动量不大,在克服上升的压力时显得越来越困难,终于会出现壁面处速度梯度变为0的局面。随后产生与原流动方向相反的回流,这一转折点称为绕流脱体的起点(或称分离点)。
从此点起边界层内缘脱离壁面,如图中虚线所示,故称脱体。;绕流圆柱的流动当Re10时流动不会发生分离现象;当10≤Re≤105时流动分离点在80o≤φ ≤85o之间;而当Re105时流动分离点在φ=140o处。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征。
右图是恒定热流壁面局部Nu数随角度φ的变化。这些曲线在φ=0o -80o左右的递降,是由于层流边界层不断增厚的缘故。;低Re数时,回升点反映了绕流脱体的起点,这是由于脱体区的扰动强化了换热。;高Re数时,第一次回升是由于边界层从层流变为湍流;第二次回升约在φ=140o处,是由于脱体的缘故。;通过上述对流体掠过圆柱体外表面的局部Nu数的分析,对认识外掠流动换热的特性非常有帮助,但对于一般工程而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