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清茗品风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盏清茗品风雅

2010- 06- 15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un 15, 2010 第 12 卷 第 2 期 SH A AN XI RT V U JOU RN A L V o l 12 N o 2 中国文化研究 一盏清茗品风雅 ! ! ! 茶与中国士文化之管窥 ? 颜 珺 ( 西安欧亚学院 基础部, 陕西 西 安 710065) [ 摘 要]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文 化在中 国传统 文化中 可谓 一枝独 秀。因其 性寒、俭 、清、雅, 备 受历代 文士、 雅 士、隐士 和僧人的青睐。士是历史文化最为敏感的先验者, 其对茶的偏好正是时代文化特征在情感症结中 的物 化 反应。因 而茶和士文化无形中交织、融汇在一起, 茶在一定程 度上对中 国士文化的 发展起 了催生、助 长作用, 而 士文化又以其在不同时期的内在特质成就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 关键词] 茶文化; 士文化; 时代特征; 文化特色 [ 中图分类号] K 20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4649 ( 2010) 02- 0030- 04 中国是茶的故乡, 种茶、制茶、饮茶均源于中国, 因茶性寒、俭、清、雅, 故与文士、雅士、隐士和 僧人结缘最早。茶的这些 # 知音? 正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士阶层。士始终肩负着中国文化与 思想承传和创新的责任, 其文化现象十分复杂。本文试图探讨茶作为非精神产品, 在士文化承传与变迁中 的意义。 茶原产于以大娄山为中心的云贵高原, 后传入蜀。周武王伐纣时, 西南诸夷从征, 蜀人将茶带入中原 地区。西汉宣帝神爵三年 ( 前 59 年) , 王褒的 %僮约 中有 # 武阳买茶? 和 # 烹茶尽具? 两项。[ 1] 这是在 古文献上明确无误地见到 # 茶? 字 ( 按: 尽管 %僮约 原文上的茶字还是写作 # 荼? 字; 但这个 # 荼? 字 已与也可作蓼属野菜解的 # 苦荼? 的 # 荼? 字作了根本区别, 故后人引用原文时, 习惯将 # 荼? 字改为 # 茶? 字) 。%僮约 虽为戏作, 但它说明距今 2000 多年的东汉时期, 茶已进入了士大夫的家庭日常生活, 并作待客之茗饮。# 烹茶尽具?, 更说明当时士人已较为崇尚茶文化。 一、魏晋 ! ! ! 茶风助玄谈 魏晋时期, 玄学大兴, 玄学家尚清谈, 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竹林七贤可为其代表人物。这一时 期士族作为一个阶层, 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 在王朝易鼎的过程中岿然不动。但对个体而言, 乱世中的士人在政治漩涡之中难于自全、自安、自拔、自脱、自释, 积极用世与无为治世之说也就蜕变成 了无为处世之道。七贤嗜酒, 看起来旷达、放纵, 实际是谨小慎微, 可谓酒中求醉, 醉中求安。乱世求安 所需要的是清醒, 而茶的清寒之性正合当时士人醒脑, 明神之意, 于是茶风悄然而生。 魏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