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救风尘》的舞台传播与地方戏的发展.doc
PAGE
PAGE 16
《救风尘》的舞台传播与地方戏的发展
关汉卿的《救风尘》一剧存于明?陈与郊(1544-1611)编辑《古名家杂剧》本和明?臧晋叔(1550-1620)编辑《元曲选》本,清?姚燮(1805-1864)编《今乐府选》亦收录,但未见流传。从以上传本可知,此剧在明清两代远不及同为描写妓女生活的《谢天香》流播广远。
新中国成立前,仅见评剧曾改编过此剧。民国时期,翁偶虹用很短时间将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改编为评剧,初名《牡丹钩》,继改为《好姐姐》,交著名评剧演员喜彩莲排演,剧团按规定将剧本上交警察局审查,一直没有回音,喜彩莲等以为不会有什么阻碍,但公演前两天警察局以妓女戏“有伤风化”为由禁演。(参见翁偶虹著:《翁偶虹编剧生涯》之十五“《墙头马上》《救风尘》”,同心出版社2008年版)
《救风尘》的主人公赵盼儿是汴梁城的妓女,剧作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这位有侠肝义胆的妓女如何用她所熟悉的“风月”手段制服“自小上花台做子弟”的郑州嫖客周舍,搭救被周舍哄骗并折磨的年幼妓女宋引章,宋引章最终由郑州太守李公弼“公断”给曾经与她“做伴”的嫖客――穷书生安秀实“完聚”。这一“妓女戏”在明清两代并无改编本,民国时期翁偶虹改编本曾遭民国政府警察局的封杀,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至今却不断被改编热演,成为诸多地方戏的保留剧目,而且搬上了荧屏和银幕,这一传播现象颇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救风尘》当代舞台传播概貌
关汉卿有多部杂剧以风尘妓女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其18部现存剧作中就有《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三部是“妓女戏”,但只有《救风尘》走进当代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除香港凤凰影业公司1957年拍摄的故事片《风尘尤物》(国语黑白片),香港泰兰影业公司1961年拍摄的故事片《赵盼儿》(潮州话黑白片),2002年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影视达电视节目交流中心摄制的电视剧《救风尘》(《爱情宝典》之一)外,据《救风尘》改编的舞台剧主要有:
话剧一部。
话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2009年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根据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改编并在校内上演,编剧与导演:吴宛怡(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王嘉佩(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
歌舞剧一部。
闽南语歌舞剧《胡BB风月救风尘》,2008年台湾白雪综艺?剧团据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改编上演,胡BB饰赵盼儿,松田丸子饰宋引章,高山峰饰周舍,陈俊言饰安秀实,李奇勋饰张小闲。
戏曲舞台剧10部。
在这10部戏曲舞台剧中,除有国剧之誉的京剧《赵盼儿》(1958年王元英据同名川剧改编,同年,燕鸣京剧团上演,赵燕侠饰赵盼儿。另有刘乃崇改编的京剧《赵盼儿》,宝文堂书店1958年版)、昆剧《救风尘》(贝庚据关汉卿杂剧改编,周传瑛导演,1958年6月27日浙江昆剧团参加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首演,张娴饰赵盼儿,龚世葵饰宋引章,王传凇饰周舍)之外,越剧有《救风尘》,川剧有《赵盼儿》,评剧有《赵盼儿》(宋石生改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锡剧有《救风尘》(田夫男导演,1958年江苏省锡剧团进京参加纪念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首演,是锡剧的保留剧目),潮剧有《赵盼儿》(王菲改编,吴殿祥导演,广东潮剧二团首演),粤剧有《风月救风尘》林涵表、梁海鹏改编,广东粤剧二团、广东顺德粤剧二团、广东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等上演,郑培英等主演)和《救风尘》(阮兆辉改编,香港朝晖粤剧团2008年在香港第36届艺术节演出,任冰饰赵盼儿)。有的剧种不止有一个改编本。越剧的改编本中,最早的是红枫改编,金风导演,上海合作越剧团1956年3月在上海瑞金剧场上演的越剧《救风尘》;最晚的是阮兆辉改编,香港朝晖粤剧团2008年在香港上演的《救风尘》。《救风尘》大多数是1958年改编上演的,例如川剧《赵盼儿》、京剧《赵盼儿》、昆剧《救风尘》和锡剧《救风尘》等都是在我国纪念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亦即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时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所举行的纪念活动中上演的。在这10部戏曲改编本中,影响较大的大概要数越剧《救风尘》和川剧《赵盼儿》。
地方戏舞台上的《救风尘》
中国戏曲由一体而万殊的地方戏组成,即使是有“国剧”之誉的昆剧和京剧其实也是地方戏,只是由于它们覆盖的地域比其他地方戏更广,故有此美誉。地方戏在传播关汉卿剧作上发挥过巨大作用,它们把关汉卿的剧作改编成各地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样式,呈现给不同的观众,不但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也使关汉卿的剧作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形态,这种传播方式在其他国家的戏剧舞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