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与大同春节年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同方言与大同春节年俗.doc

PAGE  PAGE 7 大同方言与大同春节年俗   有什么样的民俗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词来标记它。但民俗又会因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标记这种民俗的语词作为一种民俗符号,也同样会有区别。   大同地区的春节年俗既和北方甚至全国各地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甚至到二月初二为止。民间俗语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大同地区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有一首儿歌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可见从过腊八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忙活着过年了。这种习俗源于古代人们每到农历十二月就要合祭众神的习俗,称之为“腊”。“腊”本身就蕴含着自古及今的民间信仰与习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大同地区也一直沿袭着这种习俗,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成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佛教文化的熏陶,其实质是在表示对释迦牟尼的祷念和敬奉。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大同地区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黄米、豇豆、绿豆、红枣、花生米、核桃仁、果脯、青红丝等八种材料熬制而成的。吃的时候佐以红糖,既增加了粥的味道,也使粥的色泽红润,从视觉上引发人的食欲。同时,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意思是腊八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吃腊八粥也能驱寒保暖。当然,腊八粥也象征着吉祥福寿、喜庆丰收。据史书记载“预于初七日往玉河(玉河,即御河,桑干河的支流)凿冰融水做枣粥,别无馈送,惟与佣水人枣粥一碗”。“食腊粥,作腊醋;腌肉,藏冰”,繁忙的春节活动开始了。此外,“腊八”的“八”和“发”谐音,人们对腊八的庆祝,也隐含着喜庆一年的丰收,并祝愿来年大“发”。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大同地区在这一天要“祭灶”,“送灶王爷”,“吃麻糖”。“祭灶”在大同地区流行很广,影响很大。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每家都要在“小年”这一天“送灶王爷”。相传,在民间待了一年的灶王爷要在二十三这一天上天庭“述职”,报告民间的情况。家家户户都吃麻糖来糊住灶王爷的嘴,好让他少讲坏话,以此祈求来年全家平安,因此就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楹联。麻糖,即早期的“饧”,大同民间“供饧饼酒果,祀皂(灶)神,以求福庇。”“饧”的原料是小米,即谷子。经过加工后,口感微甜,特粘。大同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气候寒冷干燥,谷子这种植物耐寒耐旱,很适宜在这里种植。   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叫做“迎春日”,这些天每家每户都要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搞好个人卫生。腊月二十五,打扫院儿糊窗户。糊上窗户后还要贴窗花,窗花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常见的图案有各种花草、动物,如:蝙蝠,“蝠”与“福”同音;喜鹊,象征“喜”;寿桃,象征长寿;鹿,与“禄”同音;羊,象征喜气洋洋;“莲”、“鱼”与连、余同音,象征连年有“余”。腊月二十六要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到了年三十,俗称过年,传统的过年从这一天开始了。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   在这些年俗中,“垒旺火”是大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年俗。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有“煤都”之称,当地人称煤炭为“炭”,煤炭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年垒旺火,点旺火便是一件大事。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的院子中都要用块状的炭垒成一个宝塔的形状,“煤塔”内中空,放好干柴,“煤塔”外用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等吉语。等天黑时,旺火由一家之主(或年纪最大的长辈)点燃,然后鸣放鞭炮,全家人吃年夜饭。等年夜饭吃完,全家老少围着旺火转圈,称为“转旺火”,取义转运气、财气、健康。以此活动来祈求全家人来年发财,交好运,身体健康。小孩子则更需围着旺火转,来祛除百病。“转一转,百病除”是常用的吉语。“旺火”一词由来已久,据《大同县志》记载:“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大同周围的朔州、包头、丰镇等地也有垒旺火的习俗。点旺火的仪式之所以称之为“发旺火”,是取发财、旺盛、红火之义。冲天的火光由无数小孔喷出,男女老少围着旺火,以图“旺气冲天”。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灰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不能外流。“垒旺火”是一个多层级的结构,首先以单音节的形容词“旺”修饰“火”形成偏正结构(亦称定中结构),表示“火”的状态和性质,前缀动词“垒”构成动宾词组。“火”是这个词组的核心成分,而“旺”则是说明火的状态,“垒”体现出“旺火”的形态和结构,即一层层堆叠起来。“垒旺火”既是一种当地春节民俗活动的行为方式,也体现了当地群众美好期望和祝福的心理取向。火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