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與大地構造學 流體與岩石互動
隱沒/碰撞帶發生的溶/熔液-岩石交互作用 (俞震甫)
這方面的工作已有多年歷史,成果也相當豐富,部分結論亦已成為多數學者的共識。例如:隱沒帶火成岩的特殊化學成分,可歸因於隱沒帶岩石之變質脫水作用;隱沒帶淺部的變質脫水作用可能引發局部但劇烈的換質作用,而隱沒帶深部的變質作用則幾乎處於完全無水的狀態下,變質作用的平衡尺度相當侷限,可能僅有數公分的範圍。雖然如此,近年的一些研究結果亦顯示與以往不同的看法。舉例而言,系統性的地球化學工作指示變質脫水作用產生的溶液僅含有相當低量的溶解物,似不足以解釋隱沒帶火成岩的特殊化學成分,多階段的水-岩作用或隱沒岩石的部分熔融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超高壓變質岩的同位素平衡尺度可達數十公尺的範圍,遠大於以往認為的公分尺度,在無水條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是否為造成此一現象的重要因素亦值得考慮。這些異於以往的觀察結果是否確實尚待更多案例的證實,原因亦待探討。俞震甫擬以隱沒/碰撞帶淺部(台灣造山帶變質岩)、中深部(緬甸北部及日本九州之榴揮岩-硬玉-蛇紋岩/橄欖岩-角閃岩石群)、與極深部(Kokchetav massif, Kazakhstan 及Western Gneiss Region, Norway之超高壓岩石群)岩石之氧、碳、氫、氮穩定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之組成與變化,來探討上述各項問題。目前已大致完成台灣造山帶變質岩之工作,將繼續從事中深部與極深部岩石之研究探討。
(加圖?)
岩石與大地構造學 磁性礦物與變質
利用磁性礦物探究地質作用與環境變遷(洪崇勝)
由於不同的磁性礦物有不同的磁學特性,而藉由磁學的方法能快速地鑑別出岩石或沉積物中的磁性物質。依據吾人過去的研究,顯示臺灣有三種具特殊地質意義的磁性礦物 (物質) :磁黃鐵礦 (pyrrhotite, Fe7S8)、硫複鐵礦 (greigite, Fe3S4) 以及磁性球粒 (magnetic spherules),可以用來探究地質作用或環境變遷。
以變質岩中的磁黃鐵礦為例,它在過去常被人所忽視,但經研究後,發現在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的變質岩區,它於最低度的葡萄石-綠纖石變質岩相 (prehnite-pumpellyite facies) 中並不存在,然一旦進入綠色片岩相 (greenschist facies) 以上的岩石,則廣泛地出現,且首次出現的變質溫度約為320oC。換言之,磁黃鐵礦在變質岩中的首次出現可以作為變質作用等溫線 (isograd) 的指標礦物。磁黃鐵礦的地質意義不僅於此,它亦可作為地表侵蝕作用時沉積物由源到匯 (source-to-sink) 之示蹤礦物 (tracer),更可用來追溯造山運動時期山脈隆升剝蝕 (denudation) 的歷史記錄。由於磁黃鐵礦廣佈於因造山運動而隆升的高山變質岩中,一經河流快速地侵蝕、搬運與堆積,磁黃鐵礦可在河砂及海洋沉積物中覓得其蹤跡,甚至復因壓密而保存於沉積岩中並再次抬升至陸地。以臺灣為例,其主要河川之河砂、周邊海域之沉積物以及上新─更新世的陸上沉積岩層中皆曾覓得碎屑源的磁黃鐵礦。因此,今後擬藉由磁黃鐵礦來探究相關的變質作用、地表的侵蝕作用以及山脈剝蝕作用之歷史,並試圖應用於臺灣以外之地區。
臺灣西南外海的沉積物受高沉積速率之影響,其有機質含量相當低,(0.35~0.70%)。但有趣的是,在該海域的表層沉積物中,還原態的硫複鐵礦卻常被發現,其原因則與海床深處富含天然氣水合物 (gas hydrates) 有關。當天然氣水合物所逸出之甲烷氣體經由裂隙通道,如生長式斷層 (growth fault),向上緩慢擴散 (diffusion) 時,將與沉積物孔隙水中的硫酸根離子 (SO42-) 起還原作用,而使沉積物中碎屑源、氧化態的磁性礦物,如磁鐵礦類,因溶解而釋出鐵離子 (Fe2+),並與元素態硫 (So) 結合而成硫複鐵礦。如果還原作用持續且加劇,如排氣現象 (venting),則硫複鐵礦會進一步轉變成不具磁性之黃鐵礦 (pyrite, FeS2)。換言之,硫複鐵礦可以作為沉積物初期成岩作用 (early diagenesis ) 的指標礦物,並指示天然氣水合物中甲烷氣體擴散的輕重程度。
臺灣西南外海的表層沉積物中另普遍含有磁性球粒,其成份為磁鐵礦 (magnetite, Fe3O4)、赤鐵礦 (hematite, Fe2O3) 以及含有矽、鋁、鈣之氧化鐵物質。其成因乃源自工廠或交通工具所排放之懸浮微粒,屬空氣污染之產物。由於高雄市及其衛星城鎮構成臺灣現今最大的重工業區,其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依歷年環保署之監測,居全省之冠,尤其在乾季的冬天最為嚴重。這些具磁性的懸浮微粒在空氣中,經東北季風之吹送而落入海底。藉由海洋沉積物之鉛-210定年、磁性量測與球粒計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