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班级 姓名 定语后置 一、定义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二、规律总结 翻译下列句子,试归纳下面几组句子的特点。 规律一: “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规律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⑤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5. 客有吹洞箫者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规律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规律四:“中心词+定语”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 规律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规律六:中心词+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用法注意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主谓倒装 定义 汉语主要靠虚词和词序来构成各种句式,因此句式是非常重要的,要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句意,必须准确的把握其句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构成“主语+谓语”的形式,但也有例外,如《国歌》的首句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加强唤起的作用,突出“起来”这一行动(谓语),而把它放在主语的前边,这样就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人民为了寻求解放而奋起斗争的精神。 同样,古汉语中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我们称之为主谓倒装句。 二、规律总结: 古汉语主谓倒装句虽然繁多,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见的主谓倒装有三种: 1、感叹句中谓语前置 感叹句中谓语倒装,一般能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语气,从而表达赞颂、欢愉、命令、悲痛、愤怒、惊讶、感慨、讥讽等感情色彩。如: 1、默默乎。河伯! 《庄子·秋水》——不要说了吧,河伯! 2、惜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惜呀,你没有赶上好时候呀! 3、甚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