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PAGE
PAGE 9
用心 爱心 专心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2x=?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定义:一般地,如果 的b次幂等于N,就是,那么数 b叫做以a为底 N的对数,记作 ,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例如: ; ;
; .
探究: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中的N可以取哪些值?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
2.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
⑵ ,;
∵对任意 且 , 都有 ∴ 同样易知: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中的 b写成 , 则有 .
⑷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N的常用对数简记作lgN.
例如:简记作lg5; 简记作lg3.5.
⑸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然对数简记作lnN.
例如:简记作ln3; 简记作ln10.
(6)底数的取值范围;真数的取值范围.
三、讲解范例:
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2) (3) (4)
解:(1)625=4; (2)=-6; (3)27=a; (4).
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 (2); (3); (4).
解:(1) (2)=128; (3)=0.01; (4)=10.
例3.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
(1); (2) (3) (4)
例4.计算: ⑴,⑵,⑶,⑷.
解法一:⑴设 则 , ∴
⑵设 则, , ∴
⑶令 =, ∴, ∴
⑷令 , ∴, , ∴
解法二:
⑴; ⑵
⑶=;⑷
四、练习:(书P64`)
1.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8; (2)=32 ; (3)=; (4).
解:(1)8=3 (2) 32=5 (3) =-1 (4) =-
2.把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9=2 ⑵125=3 ⑶=-2 ⑷=-4
解:(1)=9 (2)=125 (3)= (4) =
3.求下列各式的值
25 ⑵ ⑶100
⑷0.01 ⑸10000 ⑹0.0001
解:(1) 25==2 (2) =-4 (3) 100=2
(4) 0.01=-2 (5) 10000=4 (6) 0.0001=-4
4.求下列各式的值
(1) 15 ⑵1 ⑶81 ⑷6.25 ⑸343 ⑹243
解:(1) 15=1 (2) 1=0 (3) 81=2
(4) 6.25=2 (5) 343=3 (6) 243=5
五、课堂小结
⑴对数的定义; ⑵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 ⑶求对数式的值.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
能力训练要求
1.进一步熟悉对数定义与幂的运算性质; 2. 理解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倒过程;
3.熟悉对数运算性质的内容; 4.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5.明确对数运算性质与幂的运算性质的区别.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与对数定义的联系.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对数的定义 其中 与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重要公式: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
⑶对数恒等式
4.指数运算法则
二、新授内容:
1.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证明:①设M=p, N=q.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M=,N=.
∴MN= = ∴MN=p+q, 即证得MN=M + N.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京剧的服装课件.ppt VIP
- 保证供货周期的组织方案和人力资源安排.doc VIP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练习,注释,翻译)解读.doc
- 红色经典故事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2.1 无脊椎动物(新教材).pptx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期末试卷.doc VIP
- 2023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