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高考信息 - 杭教育网
语文高考信息汇报;二、2006年各省自行命题的借鉴意义;2006年浙江语文卷的思考;(一)语言基础题模块;语言基础知识模块:
1.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词语、成语、语病、字形,选考的有字音、衔接、标点、文学常识等。
2.赋分范围12-18分,以4小题12分居首,5小题15分居次,唯浙江省6小题18分,上海、福建不设本模块。;复习建议:
这一模块的复习首先要重视知识,夯实基础,然后努力提升能力。记忆和辨析是复习的关键。; 文言文阅读
1.彻底改变了史传文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共十多份试卷文言选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史传文与其他类文章的比例基本保持在一比一。
2.部分试卷题量和分值有增加的趋势(约20分)。上海试卷尤为突出。
3.题型更加灵活多样。
4.选择题为主,翻译约占赋分的一半。;复习建议:
文言阅读复习的时候,要进一步放开自己的视野,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浅易短小优秀作品都必需关注。同时,人物传记仍然是我国古代很有代表性的样式之一,可以作为其中的一类复习材料。
近年文言阅读试题已跳出固定模式,朝着题型多样化方向发展。(断句考查)
文言阅读复习涉及内容很多,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全面、细致、灵活。; 诗歌鉴赏
1.以唐宋诗词为主(共9题),其他作品比例有所增加;
2.以文字表述题为主,其他题极少(选择题共2题);
3.赋分在5-8分之间(6分共6题,8分共9题);复习建议:
1.学会鉴赏。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能够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⑤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
2.学会表达。能够简洁明了的把鉴赏的内容表达出来。(答对所问,用语正确,要点完备); 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
1.选做题不再一统天下,有6省改全做。
2.赋分范围3-8分,以5、6分居多(各6省)。
3.有的省份将文学常识分离到别的模块测试(如浙江)。;复习建议 ; 语言综合运用
1.新题叠出,图文并茂;取材时尚,内容实用(开场白、班会主题语、串词等);日趋综合,人文味浓。
2.赋分???围11-17分,以12-15分最多,有分值增加的趋势。;复习建议:
1.紧密联系生活语言材料复习,突出实用性特点。
2.既要注意相关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复习,又要注意卷面考题的变形样式(可以作为有具体要求的阅读题和小作文来应对)
;不应只关注作文命题表面的变化,
高考作文命题开阔、普适、贯通,
高考作文命题的实质是没有命题,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同一题,
;写作三要义
认识水平 思维能力 表达形式
;
培养思考生活的习惯
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
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
斟酌谋篇行文的样式
;
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
——老舍
;一盆土;
各类作文命题,从来允许双向思维,
思维定式,封闭着写作的另一扇门;
突破思维定式,才能开启两扇大门,
突破单向定式,才能写熟悉的生活。
;正向思维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举例㈠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 在专家当中,也有似乎带点“另类”的主张。这就是特级语文教师王大绩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无所谓什么是什么不是北京符号,关键是看考生如何看待如何提出如何演绎某种很平常的事物现象,并使其最终被读者认可:这就是北京符号。他的这个观点,我基本上是同意的。因为这样强调,应该是更加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奇制胜和语言周旋的本领。在一定意义上,他是在鼓励创新和创意,鼓励独特性和日常性,也是鼓励以似乎平凡普通的取材,奇兀超常的思维和议论最终征服听众读者。
——人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相武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要评》
;正向思维
;
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利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
;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