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之我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解读之我见.doc

PAGE  PAGE 5 文本解读之我见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而不是凭空生成的。只有基于经验,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常出现“拔高”现象。即在解读文本时,教材编写者或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无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拔高”作品的思想价值,甚至政治价值。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解读《凡卡》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领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难体会;至于“领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很明显是一种被贴上政治标签的解读,对小学生而言,“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都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他们缺乏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基础。教师的“权威解读”、“粗暴说教”的严重后果是扭曲了语文课程,使学生学会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难怪小学语文课堂会出现诸如“小孩说大人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等极不和谐的声音。   杜威认为,不能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的价值教育,就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对朱自清的《匆匆》,小学教师的解读是珍惜和利用时光;中学教师感悟到的却是除珍惜时光外的作者壮志未酬心存惆怅的文本价值。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文本解读的角度,决定了文本价值的取向。换一句话,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才能使学生的母语学习成为快乐之旅。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同一篇《蚂蚁和蝈蝈》,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蚂蚁的勤劳,劳动的价值;有的学生的理解却是蚂蚁无视生命,不愿共享财富,不愿提醒别人,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各取所需。或许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两小儿辩日》教学片段能给以我们启示。   师:孔子听了他们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你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以学文言文的口气来写。如“孔子曰:”   (学生续写)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掌声)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掌声)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不耻下问……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观察。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哎,你们两个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王老师不为“标准答案”所困,舍弃权威,从关注学生的生命差异出发,创设宽松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完成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进而张扬了个性,拓展了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真实的阅读体验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同观点。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为珍贵的教育资源,宽容对待,肯定为主。即使是偏激的理解,教师也应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会是“自由的梦”(萨特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之花才会大放异彩。      三、致力学生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自由阅读,主动建构,个性解读。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然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毕竟有限,文本解读时难免出现曲解和误读。请看一位教师执教的《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唉,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了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师(愣了一下):这是一只乐观向上的乌鸦,失去了东西不气馁,继续努力可以重新获得。你的观点真独特!   (这男生得意地坐下。)   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在这男生看来,为听一句“难得”的好听话失去一块肉,没有什么大不了。从表面看,失去了不叹息,不后悔,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然而窥视言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虚伪的心理品质。面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