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担当和国家形象塑造.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的担当和国家形象塑造.doc

PAGE  PAGE 6 文艺的担当和国家形象塑造    最近,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不同场合批评了中国当代文学。据顾彬说,这是因为很多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告诉他“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不值得研究。”这种说法影响了他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判断,进而影响了他对整个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尽管我不赞同顾彬的观点,但却不得不承认,他却在某一方面指出了我们的事实。这不能不令我们进行反思。一般地说,文艺作品中通常蕴涵着创作者所能认识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以及民众的生存境况,也因此是我们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渠道。顾彬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他通过文艺作品来还原国家形象所致。这提醒我们必须要重视文艺作品对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美德,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伟大的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构建天人合一、追求仁义良善的历史。那些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总是使我们对逝去的历史充满着诗意想像。比如我们对汉唐雄风的向往不正是基于这种一种传承吗?但是检视当下的一些文艺创作现象,不能不令我们对文艺对国家形象塑造的作用产生疑虑。这主要表现在:很多人在文艺创作上陷在一种“揭丑”的创作快感当中,似乎越是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深重、越是表达了所谓的民族劣性、越是挖掘了所谓的民族痼疾,就越有世界的意义,就越符合西方的标准。色情、暴力、厮杀、丑恶、争斗及无数的低俗和平庸充斥了我们的很大部分文艺创作。面对现实,很多人不是闭上了眼睛,就是截取另外一种资源进行想像和加工。比如每年数以千计的电视剧集数又有多少集是我们当下生活的正确反映?大行其道的宫廷剧、皇帝戏使我们在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上走向了蒙昧主义,它们常常以人性和历史真实为幌子,煽动人们对腐朽没落东西的好感和赞叹。甚至有的人还将这些所谓的历史演义当作真实的历史进行理性认知,误导了人们对中国历史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说到底,这完全是创作者道义担当的匮乏所致。我以为,正在发生的韩剧与我们争频道争观众的现象,不是仅仅表明他们的制作技巧和表演技巧,而是还在于他们的含蓄、内敛、节制、内心美好和充满激情。再比如前一阶段,我们的文艺创作倡导关注弱势的底层写作,但很多底层写作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偷盗、饥饿、贫穷、卖淫、嫖娼等诸多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我们所禁绝了的东西,我们从这当中看不到明亮温暖的生活、看不到正义善良的心灵。当然媒体和很多批评家也在这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他们)常常将之命名为“深度的人性”写作,并以此来鼓励作家们的“深入写作”。文艺家和批评家、媒体之间的这种多赢模式已经成了当前文艺创作的顽疾。当有人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看到了小脚和一夫多妻制、从《上海宝贝》中看到了堕落和末日情绪、从《雍正王朝》看到了兄弟相残、从《狼图腾》中看到了“嗜杀、狼性”、从郭敬明抄袭事件支持者声音中看到了道德界限的模糊时,于是顾彬的批评就变成了现实。然而最致命的是,我们的文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一种形象标准,多元化的文艺理念在不断扩大文艺边界的同时,使建立在我们传统记忆中的形象日渐模糊以至消失。甚至在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从当代文艺创作中拿出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来教育和感动我们少年儿童了。是一夜走红而被聘为终身教授的歌星?是康熙、雍正、慈禧太后?还是那些活蹦乱跳的格格们、行走江湖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侠?或者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一类大片中的宫廷乱伦和谋杀?徒有其表的对华丽的追求造成了审美精神的深度缺失。可以想见,当这些少年儿童再度成为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接受主体的时候,表现在文艺创作中文化内蕴和民族的庄重性崇高性必将烟消云散。   应该说,中国当代文艺已经形成了面向主流的积极向上精神传统。这种传统不仅是一种道德积累和对文化的综合展示,而且还能够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激励人心改造社会。一部文艺作品或者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激起全民族的热情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并不鲜见。当年,《义勇军进行曲》能够鼓动起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后来我们又将之确定为国歌,正是这种精神的确证。再比如不管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和评论家如何来评价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但那些经典形象却一直在发挥着它们的教育作用。朱老忠的朴实义气、江姐的坚贞不屈、梁生宝的执著无私等,这些典型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层面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一段时期以来,文艺创作中的典型性和中心性遭到了质疑。出于解构文艺作品中意识形态因素的需要,近20多年来,尽管我们的文艺创作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且也出现了很多文艺精品,但真正像朱老忠、江姐、梁生宝、林道静式的能为我们时代所念念不忘的形象并没有多少。新时期以来,我们在文艺观念变化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艺向本体回归,回归当然是正途。但在这种回归中,我们很多文艺作品却离散了中心、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