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福家:栽一棵中西合璧的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福家:栽一棵中西合璧的树.doc

PAGE  PAGE 6 杨福家:栽一棵中西合璧的树   2004年被批准筹办;2005年正式获准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宁波)是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大学,这让杨福家继成为第一名外国院校的中国校长之后,又创造了中外教育史上的一个“第一”      今年的国际教育论坛上,最吸引大家眼球的不是很多与会的专家,而是这些专家们背后所做的事。富有传奇色彩的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校长杨福家,在现场描述自己办学的一席话,更让人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刮目相看。   回忆过去,杨福家从小就有着令人难忘的经历。      个人出资在母校设立了奖学金      杨福家1936年出生于上海,自幼机灵好动,却也淘气顽皮。读初中时有一次他将粉笔灰嵌入粉笔擦中,害得老师越擦越不干净,盛怒之下,勒令其退学。杨福家也曾多次转学,幸运的是上高中时进了一个好学校――上海格致中学。在这里,杨福家头脑里的智慧和求知的火种被点燃了。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杨福家开始发奋上进。暑假里他将自己关在亭子间,一口气做了一千多道数学题,数学成绩从不及格一跃而为满分,并由此形成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原先总也学不好,在格致中学老师的诱导下,发现英语原来非常有趣,学习劲头鼓起来了,结果英语也成了他的强项,使他终生受益。   事隔多年之后,杨福家犹念念不忘格致中学给了他人生两件最宝贵的东西:一是人生观,从一个“小捣蛋”成为有追求的人;二是培养了学习和做学问的兴趣。1997年,54届校友杨福家个人出资在母校格致中学设立了一项奖学金,不少人提议命名为“杨福家物理奖”,但被他婉言谢绝了,把它定名为“爱国奖”,这也正是一个学子对祖国和母校的“寸草春晖”。杨福家每年到母校颁奖,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      与复旦结下终生缘      1954年9月,杨福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从此开始了他与复旦大学、与物理学科的终生情缘。当时复旦物理系的系主任,是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的国家二级教授王福山,他也是普通物理学的授课老师。   以后,杨福家又师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的一级教授周同庆,间歇时也溜出去旁听数学大师陈建功的课。苏步青、陈建功、周同庆都是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那时的复旦校园很小,也没有高楼,但正是从这些导师的身上,杨福家真切地体会到了“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这一至理名言。   在杨福家四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时年43岁的一级教授卢鹤绂,从北京大学回到复旦,给他们开设了富有理论色彩的原子核理论课,卢鹤绂还成了杨福家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卢鹤绂把他领入了原子核物理领域,让他有幸领略绚烂的“物理之美”,并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1958年7月,杨福家从复旦物理系毕业,留校在原子核科学系做助教。1960年,复旦史无前例地任命了一批非常年轻的副系主任,杨福家是其中之一。论资历,那时杨福家大学毕业才两年;论年龄,年仅24岁;论资格,助教也只做了两年。这一段经历使杨福家刻骨铭心,所以33年后,当杨福家成为复旦校长时,上任伊始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收获“哥本哈根精神”      三年后,杨福家有幸被选派到丹麦玻尔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从事核反应能谱方面的研究,他在物理学家“朝圣”之地、原子物理的故乡哥本哈根度过了难忘的两年。   杨福家的另一大收获是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除了玻尔对世界物理学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之外,还倡导“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学术气氛,即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这已成为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对杨福家来说,在丹麦所感受到的“哥本哈根精神”,是对他最好的科学精神的洗礼!   1964年夏,杨福家证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该所所长奥格?玻尔教授和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特逊教授对一种核运动状态的预言。玻尔教授祝贺他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希望他延长在丹麦工作的时间,但杨福家想的却是尽早回国服务。   回国后的杨福家经历过一段非常安静的日子,后来,机会才陆续来临,被任命为第五任复旦大学校长。“给青年人以机会”成了杨福家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很快,古老的复旦就出现了二十几岁的教授,三十几岁、四十来岁的二级学院院长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副主任。1993年2月12日,杨福家倡议的复旦发展研究院挂牌,宣告一个没有围墙、完全开放的新型研究机构成立。复旦“思想库”很快显示了它的活力,还为国家输送了不少杰出人才!   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结果他被选上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