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流连诗酒书画、山水田园之间的刘铭传.docVIP

流连诗酒书画、山水田园之间的刘铭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连诗酒书画、山水田园之间的刘铭传.doc

PAGE  PAGE 7 流连诗酒书画、山水田园之间的刘铭传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人,晚清杰出将领,台湾首任巡抚。他出身寒微,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然而在戎马倥偬中他却热衷于诗歌书画创作,并且表现不俗;他身经百战、渴望成功然而又淡泊处世,在声名显赫之时多次寻求退隐,安享山水林泉之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和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些鲜为人知的性情和生活展示了一个迥异于影视作品和史书中的刘氏形象。      “诗酒任疏狂”      刘铭传受的教育有限,不仅时间短,而且所学内容也很粗浅。然而,后来他却进发出一种罕见的学习热情,如痴如醉地阅读中国的文化典籍,尤其对于传统的诗词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终于,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生活的磨练,他的诗文达到了令人惊羡的境界。写诗成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他抒发怀抱、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一月未作诗,闲情无所托”,“秋来无别趣,诗兴觉纵横”,这是他性情的鲜活写照。   酒也是刘铭传生活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异常发达的国度,婚丧嫁娶、荣迁庆典,从平民百姓到达官显贵都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武将爱酒,文人也爱酒,像刘铭传这样文武兼备的人对酒可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爱好。刘氏饮酒与交游、作诗和风餐露宿的战斗生活共同构成了交相辉映的生命图景,是他内心豪情的外在表现。“军中消闲事,只有诗棋酒”;“莫如归去好,诗酒任疏狂”;“论交痛饮樽中酒,忧世长谈海外天”。这里,饮酒和赋诗不仅仅是为了寄托闲情和消磨时光,还隐藏着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势的关注,寄寓着作者更幽远的情怀。   在刘铭传的精神世界里,隐匿着一种英雄情结,他的诗文、楹联多有体现。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撰写的楹联,气势恢弘.。涌动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光绪十五年(1889),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修建了一条从基隆到台北的铁路,该铁路要从狮球岭穿过,为此,在岭下开凿了隧道,隧道贯通之后,刘铭传兴奋地手书“旷宇天开”四个大字刻悬于隧道口上,并书???楹联一副刻悬于两边,曰:   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毂飙轮,从此康庄通海屿;三百丈岩腰新辟,云梯石栈,居然人力胜天工。   刘氏此时的逸兴横飞之状一览无余。   与这种豁达慷慨的情怀相对应,在刘铭传的精神世界里。还沉潜着一种悲壮的情愫,一种在现世人生中难以企及的悲悯。他怀念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尤其是那些特立独行、孤忠式的英雄,刘氏与他们的心灵相通,他是他们穿越时空的知音。郑成功就是刘铭传心仪的英雄之一,清军入关以后,郑成功拒绝其父要他叛明降清的招降,毅然在海上誓师抗清,后来,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南明永历帝曾封郑氏为“延平郡王”。郑死后,在台湾建有延平郡王祠。刘铭传抚台期间,重修此祠并撰楹联以祭: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这其实是刘氏真情的自然流露。遥想当年,山河破碎,君死臣昏,郑成功不顾父亲的劝降,大义凛然地举起抗清大旗,独守孤悬海外的台岛,这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数百年后,仍可感受到当年氤氲在郑氏心头的悲愤与孤独。这种心境与刘铭传抚台时的情境有着些许相似,刘氏掌管台政期间,也是国势衰微,四海皆秋气,他任劳任怨,创榛辟莽,为兴建台岛、整饬海防而殚精竭虑,然而,他的辛劳不但没能得到多少信任和支持,反而需要时时提防那些来自朝廷的猜忌和中伤,这是刘氏心绪幽暗的症结所在。由己及人,他将郑成功幻化作他仰慕的英雄和偶像。这副延平郡王祠联实是刘氏心境和理想人格的外化。      “解甲归田乐”      如果认为刘氏性情中只有豪放、悲壮的一面,那就错了。在刘氏的内心深处,还流淌着婉约、诙谐的一面。刘氏早年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渴望读书,想把自己变成有文化的人,他不愿被别人视作“武夫”。他闲时喜欢戴着头巾,挥着羽扇,俨然一副儒生模样。在他的自我影像中,他是将自己作为文化人来塑造的。他喜爱收藏和把玩一些古物和精巧物品,书法写得也不错。刘铭传曾手书一条幅:“争睹景星庆云为快;乐居廉泉让水之间。”至今墨迹犹存,可见刘氏的性情和笔力。他还能够圈圈点点地画几幅画,刘铭传小时生了一场天花病,所幸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保住了生命,但脸上从此留下了许多斑斑点点,又因为刘铭传排行老六,所以乡里人和刘家兄长称刘铭传为“六麻子”或“幺麻子”(此事在刘氏故乡安徽合肥一带流传甚广,时至今日,合肥乡间的人们谈到刘铭传时仍称他为“刘老麻子”或“刘六麻子”),刘铭传对此并不忌讳,甚至还有点津津乐道。他曾画了一幅梅花,刘氏自题诗曰:“圈圈点点又叉叉,倾刻开成一树花,若问此花何人画,大潜山下刘六麻。”这些都表现了刘铭传作为普通人的纯真、朴实的一面。   与恬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