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热潮.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文学热潮.doc

PAGE  PAGE 10 生态文学热潮   20世纪为人类在贡献空前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贡献”了两次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第二次生态危机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人口爆炸、动植物灭绝等全球性的生态系统破坏。   面对这种普遍的生态危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呈现出生态转向的端倪,以图开出拯救的药方。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记录者,也涌现出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文学创作热潮。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态文学创作日渐蓬勃,到当下,生态文学已成燎原之势。      “生态文学”的生态      生态学(Ecology)这个词最早是在19世纪70年代,主要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的。到了1931年,威尔斯(H?G?Wells)将economics看作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的生态学。这种看法加速了后来的词义演变,使得生态学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关怀。20世纪5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即所谓的第一次生态环境危机爆发。于是,Ecology一词的词义逐渐演变,主要表达一种对环境保护的普遍关注。至1972年,约瑟夫?米克(Joseph W ?Meeker)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The Comedy of Survival: 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1972)中首次提出“生态文学”的概念。此时,西方的生态文学创作已经颇有燎原之势,生态文学概念的产生结束了这一创作潮流长期的无名状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一九一九年以来,新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自然崇拜①”。一直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批评家曹文轩的这一判断无疑是精准的。80年代生态文学创作思潮产生之后,经历了最初的浅层生态文学,并转向深层生态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发轫期。1986年,沙青创作的报告文学《北京失去了平衡》被认为是新时期生态文学的开端。新时期生态文学的序幕由浅层生态文学拉开,其特点是运用报告文学,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予以关注和批判。这些生态报告文学基本是浅层生态文学作品,其内容几乎包括中国当代所有的环境问题,土地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森林保护问题、珍惜动物保护问题、大气问题、人口问题等。   在这一领域佼佼者可能要算报告文学作家徐刚,自1988年创作第一篇生态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以来,他放弃诗歌写作,创作了很多生态报告文学,其中六卷本《守望家园》是一份厚重的当代中国生态危机史料。“守护家园”是徐刚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在徐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居高临下的眼光几乎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在《守望家园――根的传记――森林之卷》中,作家从中国的竹谈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从新加坡的绿说到欧美的森林。而且每有说及,都极尽详列各项数据之能事,情理并茂。使人不仅能在情感上感受到作家随着森林而跳动的心,又能在理智上把握文章背后所载之道。《守望家园――神圣野种――动物之卷》将眼光从植物上又转到世界各地的动物上。《守望家园――光的追寻――星云之卷》作者又带领我们从地球上转向了宇宙,各项数据,各种趣事,使人留恋忘返。作者六卷本的《守望家园》系列,涉及了世界各地的动物、植物、沙漠、河流、海洋以及宇宙,林林总总的数据和实例,给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印象。   除此之外,还有马役军《黄土地黑土地》用详实的数据揭示中国的土地资源被严重的浪费,让人扼腕。岳非丘在《只有一条长江――为长江母亲代写的一份“万言书”》中揭示盲目的开发导致长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毁于一旦,所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将永远的离开我们生存的星球。而《淮海的警告》则发出“官清之日,水清之时”的呐喊。李青松创作《遥远的虎啸》、《林区与林区人》、《告别伐木时代》、《秦岭大熊猫》等,这些报告文学直指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决非盛世危言。这些报告文学不仅仅指出了中国现在面临的如此之多的生态问题,而且还将这些问题与目前的国家政策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国家生态决策的作用,也普及了生态常识,使得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生态报告的文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王蒙等一些知名作家在90年代初组织发起了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环境文学研究会;并于199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环境文学刊物《绿叶》。接着,国内的生态文学刊物就迅速增多,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绿色报》、《中国环境报》、《珠江环境报》、《人与生物圈》、《人与自然》、《环境》、《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与人类》、《植物杂志》等等。这些刊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浅层生态文学更大的发展。   但是,浅层生态文学的缺陷非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