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电影中的“在场”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英美电影中的“在场”意识.doc

论英美电影中的“在场”意识   所谓“在场”,即歌德所说的“原现象”,也就是包寓表述对象之下事物的纵深感与真实感。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作者通过艺术手段凝聚在作品中的存在感、时间感、个人体验等,都是创作者的对原初生活经验的“在场”。所以,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在场”应当是直入事物内部,介入人类个体生存处境,介入对当下生活的困惑,强调个体对于生活的参与意识,从而排除那些陈旧的意识形态用语、制度化语言对于心灵的遮蔽,直逼本真与透明的写作状态。对于一部极具“在场性”的影片创作者而言,意味着去认真地表述包寓于作品中的事物本质;对于有着类似体验的观看者来说,则意味着深度的面对与诱发共鸣。因此,在“在场”的标签之下,英美电影导演用带着心灵情感的故事,使受众以更为本质的方式去感受事件,从而以艺术的方式完成对生活的参与和干预。   一、《127小时》:向生命致以高度敬意   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用“有形”的艺术手段去描述“无形”的精神世界,将作品中的事物、情境与受众的记忆和体验相叠加,使受众将其转换为自身曾经所处的情境,从而实现了讲叙者与受众的共同“在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27小时》应当是用最具“在场”性质的影片。这部由丹尼?鲍尔执导的美国影片,以真实事件为创作内核,讲述了徒步运动的爱好者艾伦?罗斯顿孤身在蓝约翰大峡谷徒步探险时遇到意外,并且悲壮地断腕自救的故事。反映到受众的眼里,《127小时》的在场式话语为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生命?   在以往大量记录困境求生的影片里,导演所营造的都是绝望、恐惧、灰暗的情感基调,传递的也是消极的情绪感受。而在《127小时》之中,丹尼?鲍尔却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气质,全力展现生命的勃勃生机――奔跑在旷野上的艾伦?罗斯顿欢快而自信,像任性的风飞掠过山坡和石缝,娴熟地在石块上蹦来跳去,仿佛是一条深海游鱼般直驱山间,显现出艾伦?罗斯顿掌控自然的精神能量。其中最震撼的面画是丹尼?鲍尔同两个女孩飞速地滑入地下河道的情景,在欢畅如歌、清亮如画的青春气息里,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艾伦?罗斯顿的精神境界。   然而瞬间巨石落下,艾伦?罗斯顿被卡在了仄逼的石缝里,在这个仄逼的空间和困厄的时间里,影片里一次次地出现展现着生命状态――一只正午时分飞过蓝天的苍鹰、一只缓缓爬过的蚂蚁、一棵向阳开放的葵花、一片飘过荒滩的云团、一滴落在草叶上的雨珠。犹他州蓝约翰大峡谷那鎏金般的荒野,带着浓浓的诗意,完美地、精确地、必然地、永恒地收藏于艾伦?罗斯顿的眼底,也融入了生命的美好与震撼。而艾伦?罗斯顿与家人一起的日常生活,母亲的电话铃声、父亲在窗前读报、妹妹的美丽身影、未来的妻儿,正作为生命的宝贵记忆不停闪现。这些不可复制的幸福,在生命的峥嵘时刻,激发着艾伦?罗斯顿对“生”的更加澄澈的爱意和对于“生”的更加坚定的捍卫。   在石缝中用录相机录下自己的困厄,这是艾伦?罗斯顿向生命致敬的另一种方式,艾伦?罗斯顿要用自我调侃的乐观心理,记录这段迥异的时光,想要给亲人留下他的生命态度。在变幻万端的生命潮汐中,爱是一种绵长的精神力量,暗示着生生不息,暗示着未来和希望。正是因为近,才使《127小时》挺立于存在主义风骨中,酝酿着滚烫的“在场”情感。《127小时》又如一把利刃,层层剥去生命之表象,袒露着生命内核,那就是人类生存的尊严。关于这一点,导演丹尼?保尔在片头曲中就抛出了深刻的主题语:“一定有某种化学物,使人之成为人。”   二、《内布拉斯加》:披露日常中的“真相”   与惊心动魄的《127小时》相比较,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执导的《内布拉斯加》显得过于直白,过于平淡,过于写实。在这部没有悬念、没有爱情、没有传奇、没有时尚的电影里,苍苍白发代替了帅哥,衰老臃肿代替了美女,破旧、空旷、平常、粗糙的生活原生态,代替了清山秀水,然而导演亚历山大?佩恩却用纪录片般的真实,诠释生活中的“无形”的话题,思考日常生活所包含的哲学深度,使整部影片有了无法回避的“在场”性质。   《内布拉斯加》把镜头对准了最平庸的人群――老年又痴呆的伍迪,爱唠叨的低俗妻子葛兰特,对他的一次次走失已不耐烦的两个儿子,一群麻木丑陋的亲属。贫瘠而简陋的小镇,73岁的伍迪在那里出生,像一棵植物般野蛮地长大,入伍参战后,娶了不爱的妻子,开了间入不敷出的小店,生活困顿的他整天还要面对妻子的怨天尤人,最终他只有借酒麻木而自暴自??。生命将老之时,贫穷的伍迪已在清醒与糊涂之间徘徊,他变得目光呆滞,乱发飘散,语言混浊,举止怪异,成了邻居和亲属眼里的笑料。老伍迪像一座老房子,在人去楼空之后,有谁还会珍惜?他的伤口,哪些人会心疼?亚历山大?佩恩对准的就是这样最常见的生活――宽阔而荒凉的公路,小酒店里奇形怪状的顾客,杂乱的小镇上简单的房舍和口吐粗话的居民,面无表情坐在电视机前看体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