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衡日记附诗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马衡日记附诗钞》.doc

读《马衡日记附诗钞》   “故宫文丛”《马衡日记附诗钞》(以下简称《日记》),收录了马衡先生于1948年12月13日至1951年12月31日的日记,以及抗战时期的诗抄、佚文等。1955年3月26日,马衡去世后,他的子女遵其遗愿,将父亲马衡的日记、遗物连同上万件珍藏品一起捐给了国家,捐给了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故宫博物院。日记长期存放故宫,不曾公开发表,一直到2005年故宫建院80周年之际,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这本整整尘封了半个世纪的日记,才被重新整理编辑,次年由紫禁城出版社公开出版面世。      一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号凡将斋主人,浙江省鄞县人。少时随父在沪就读私塾,肄业于南洋公学,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金石学讲师,考古学研究室主任兼导师,是杰出的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他担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1934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直至1952年离职。马衡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27年,其中19年担任院长之职。这19年多值战乱,烽烟遍地,新旧政权更替。在此期间,马衡院长历经故宫文物南迁、西运,确保万余箱文物毫发未损,更在关键时刻拒运文物赴台,故宫博物院能以今日的面貌存在,马衡先生真是功不可没。   马衡先生记写日记的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命运发生转折的特殊时期,也是故宫博物院变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马衡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又是在学术界享有名望的知名学者,自然面临着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虽然一本日记称不上是什么历史专著,但揭开封存多年的文字,通过马衡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记述,我们可以重读那段历史,读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一个亲历者或目击者的经历。一个个重大事件的发生,诸如大军炮轰围城、北平和平解放、阻止故宫文物运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宫重新开放、文物的陈列展览、古建筑的修缮、重金赎回《伯远帖》《中秋帖》等,清晰地摄录下历史的镜头,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日记对其与董必武、周恩来、傅作义、傅斯年、杭立武、张元济、陈叔通、郭沫若、梁思成、郑振铎、徐悲鸿、郑天挺、王冶秋等政府要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交往都有记录,故宫博物院的许多元老级人物,也都在《日记》里亮相闪现,其十之八九都是因“结缘故宫”与“文物搭档”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记》称得上是一部信史,至少是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一部信史。   正是如此,编者在书面上特意添加“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作副标题,可见就故宫学的史料价值而言,这本《日记》弥足珍贵。   马衡在日记里,对所记当天经历的重要事情特别详细,真实感和现场感很强,披露了许多关于故宫博物院鲜为人知的幕后信息,很有史实价值,有关人和事的每一笔叙述,都体现了马衡先生作为一名学者的治学谨严,也透露出他作为一名史学家的职业敏感。   1948年底,平津战役打响,南京国民政府频频来函来电,催令马衡启程南下和挑选北平故宫文物运往台湾,通过日记的片段文字分析,可以看出马衡对“应变南迁”是无动于衷的,对于北平故宫文物迁往台湾则采取消极拖延的态度,以致故宫大量文物最终留了下来。马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时局变迁的领悟及其做出的选择。   1948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秘书杭立武“奉命专电来邀”,马衡却“已托月函代达不能南飞之意”,以此托词婉拒。1948年12月19日,马衡知悉教育部“有机降落于东单,嘱行者准备。月涵等赴警备部接洽归,谓二机可搭六十人,由毅生等筹备组织遣送事宜,余与诸人握别而归。”飞机来了他也没走。1949年1月7日,国民政府再次派来两架专机,同样可以搭载60人,马衡还是没走。1月11日,马衡在获悉教育部专机不再来平,但可以免费搭飞机至青岛转南京时,他仍然没有一丝一毫要走的意思,并为此发出“心劳日拙,何苦何苦”的感叹。1月14日,马衡致函杭立武,再告不能南来的“苦衷”:“弟于十一月问患动脉紧缩症,卧床两周。得尊电促弟南飞,实难从命。因电复当遵照理事会决议办理,许邀鉴谅。嗣贱恙渐痊而北平战起,承中央派机来接,而医生诫勿乘机。只得谨遵医嘱,暂不离平。”马衡以身体有恙、不宜乘机为由再次拒绝了国民政府的邀请,为保护国宝,“余负典守之责”,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北平等待解放。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春藕斋召集北平各机关领导开会,马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出席了会议,当得知双方从今日起开始休战,城内部队开始移驻城外进行整编时,他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于是他当天日记将此事记载得十分详尽:   “……景洛电话来,谓傅约三时开会,并盼亲自出席,同时报告有一O四师兵士来接洽,欲驻景山备作巷战,请于席上诘之。遂辞悲鸿,往春藕斋,见楚溪春、刘瑶章及各机关首长、国家银行经理等三四十人皆在候。一小时傅始出席,报告和平为人民所要求,军人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