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三章 第三章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3.1课程内容体系的宏观指导 3.1.1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定位 一、技能化倾向的反思 重视离散的、孤立的技能训练,相对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提高及情感态度的养成,等等。技能化倾向显然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利于全面认识和准确定位信息技术课程。 . 1、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2、形式训练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3、情感(培养)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为技能而技能”的追逐促使课程培养人的本体价值逐渐削弱,而其工具性价值则日益彰显,并呈凌驾于本体价值之势,结果,课程伴随文化品性的消失逐步简单为传递知识的工具,而学习者则在被动的适应中丧失主体性,丧失主体应有的主动适应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的文化教育定位 “技术是形,文化是神”,缺乏文化素养教育的学生将陷入技术的奴役而难成为技术的主人。 要纠正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能化倾向必须进行文化转向,即对课程的认识需提升到文化教育的层面,明确社会信息文化对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从而还原教育或课程培养人的本体价值,彰显课程的文化教育意义。 二、课程的文化教育定位 1、课程的文化教育定位具有社会环境的有力保障。 2、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定位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事实性的 3、文化教育定位意味着课程冲出简单技能训练的藩篱,走向文化素养的教育,但并不等于对技术的彻底否定或与技术的对立,而是需要以技术或技能为基础,在此之上关注技术思想与方法、关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关注技术应用中的情感态度问题等。 3.1.2课程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双本体观 (一)双本体观概述 信息技术分化成大众信息技术与专业信息技术两个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实际上成为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一是技术取向的部分,它们分别是大众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技术母体向基础教育映射的结果。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双本体观。 双本体理论通过两个本体的解析有力地支持印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属性,并指导课程建设走向文化教育实践之路。 (二)双本体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三)双本体观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积淀,同时课程又有着明显的技术性特征。 1、首先是不可忽视其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2、不可忽视其通过技术实现所携带的技术思想与技术文化 3、不可忽视其所必然携带、支持和传达的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信息文化。 二、内容体系组织线索 (一)以知识点为主线 以知识点为主线来组织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最早采用的、比较经典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知识点作为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思路。 (二)以工具为主线 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在对知识点主线反叛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工具论”主张以软件工具的应用作为计算机课程体系建构的主体思路。 以信息技术工具为主线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实用,将信息技术课程单纯地视为工具性课程,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以主题活动为主线 强调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技术,提高应用能力。 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认识特征,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比较适合采用以主题活动为线索进行内容组织。活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欲望,并有利于兴趣在活动过程中的继续保持。 (四)以“工作”为主线 1、“工作”思想的形成 是指将“工作”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线索。 2、“工作”主线的普遍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融操作、应用与基础知识为一体的课程特征,使得它比较容易围绕“工作”展开理解,进而组织;其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部分模块急需新的主线贯穿其中。 3、“工作”主线课程形成的原因?P64 3.2各学段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构建 (信息技术课程置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的原因?)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