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集体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集体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和孟子的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中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2、了解某些特殊句式。 (三)情感目标: 1、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资料,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2、辨析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包括朗读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 3、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学习第一节。 一、导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二、关于孟子: 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坚持以“人”为本。 2、《孟子》:《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它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多用比喻,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充沛,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三、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四、熟读课文:  1、提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断句。完成“新坐标”阶段2第一步。 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 涂有饿莩(piǎo)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大概意思。 3、学生根据注释翻译课文第一节,并积累文言字词。 字词句重点: 凶、河东、河内 、无如、 寡人之于国也 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 4、思考:(1)第1段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 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他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有哪些具体做法? 明确:移民移粟。 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第一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2——4节,理清思路。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二、课文分析 (一)学生根据注释翻译课文第2——4节,并积累文言字词。 1、掌握通假字“无”、文言实词“鼓、填”、文言虚词“之、以、既、或”、则、古今异义词“走”的意思或用法,掌握文言句式“或......或......、直......耳、是......也”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