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偷默_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pdf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偷默_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偷默_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

( ) ( ) 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          2009年第 1期 总第 108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的公民教育实践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实践说明 ,公民教育要紧密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爱国主 义教育要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的历史教育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知识教育 ,使民族群众了解 、熟悉我国这样一 个多民族国家悠久 、辉煌的历史 ,从而将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意识与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协调 、统一起来 。 这种做法既能有效激发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 ,也使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史和地方性知 识不致断裂 、消失 。现阶段 ,在我国的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发展观上 ,坚持 “求同存异 、兼容并包 ”和 “多元一 体 、多样性共存 ”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不断探索和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教育体系及其理论 。 关 键 词 :公民教育 ; 民族意识 ;地方性知识 ;文化多样性 ; 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 : D63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4922 (2009) 0 100 1608   本文对西方文献中有关公民身份的概念及其 念 ,认为公民身份是与政治 自由息息相关的 ,将 演变加以梳理 ,并在其基础上深入考察全球化背 “公民 ”身份归之于一套特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 景下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 。通过 上 。在这个意义上 ,公民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 本文的研究 ,尝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公民 今 ,其本身都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 [ 2 ] 。广 教育的实践中 ,如何做到既能有效激发少数民族 义的解释则把 “公民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 的国家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 ,也使得少数民族的 在第一个层次上 ,公民身份是一套存在于个人与 传统文化 、历史延续和地方性知识不致断裂 、消 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既包括权利也包括责 失 。本文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 , 任 。公民的权利包括发言权和 自治参与权 ;受到 结合跨学科的研究视野 ,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 法律平等的保护权 ;宗教 、言论和出版等基本自由 进行分析 ,并就当前我国的公民教育实践体系中 权 。公民的责任包括尊重法律 ,通过投票 、担任公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 职 、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等途径和手段 ,参与 国家的管理 ;还包括知情的责任 。 一 、公民身份 :概念及其演变 “公民 ”概念是政治共同体发展的产物 ,这个 ( ) “公民 ”citizen 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历 概念与当时的政治生活紧密相关 。亚里士多德比 史记录上 。“公民 ”———希腊文的 po lite s 或者拉 较全面地论述了最初的公民形态 ———古代希腊城 丁文的 civis,被定义为雅典城邦或罗马共和国的 邦国家的公民 , 提出了最初的公民理论 。柏拉图 成员 ,一种人类联合的形式 [ 1 ] 。西方学者对 “公 也在其著作中谈到了公民问题 , 更早时期的 《荷 民 ”涵义的解释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 马史诗 》也反映了早期的公民生活 。公民原意是 的解释把 “公民 ”一词完全看作是一个政治的概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