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最美记者-麻风村里开学校.doc
台湾最美记者:麻风村里开学校
最近,一条微博被网友疯狂转发,内容是一则新闻:台湾著名记者张平宜在四川凉山麻风村支教。这位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曾获得台湾地区新闻界最大奖项吴舜文新闻奖。
事业顺风顺水时,她突然放弃了优越生活,走进令人闻风变色的一个深山麻风村,一待就是十年。是什么机缘让她这样不顾一切付出?又是什么动力,让她能坚持如此长久?
一次采访改变了她
人生的转折来得既富有戏剧性又不知不觉。1999年夏天,张平宜生完第二个孩子,考虑做全职妈妈。当时,她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工作稳定;住别墅,有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很少陪家人。在工作上她已经很有成就了,如今想回归家庭做个好妈妈。
辞职前,她做的最后一个专题是跟着国际救援组织到麻风村考察。十二天探访四川、云南边缘的六个麻风村,深入中国最偏远底层的社会。穷山恶水,路程遥远艰难不说,有时连续几天根本无法洗澡。张平宜一直忍到昆明机场,在洗手间洗把脸,看见镜中自己狼狈的模样,发誓再也不进麻风村了。
可是,等她回台湾写完稿子,麻风村的影像却经常出现在脑子里。每一个麻风村都不一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都是老残病人,有的既有病人也有小孩。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和好奇心,张平宜对这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小孩投入了更多关注。
小孩99%都是健康的,与世隔绝,没有身份,父母是文盲。如果老人死了,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还没长大就没有未来了。张平宜边写文章边想这些问题。看着身边三个月大的可爱孩子,再想想麻风村的孩子,张平宜五味杂陈。当一个记者究竟在奋斗一些什么,是不是应该做一些事情?她冒出了这个想法。
张平宜认为,让麻风村的孩子回归社会的途径是给孩子身份,让孩子们读书。
可现实情况是许多麻风村建立在有天险阻隔的荒凉地带,而且人烟稀少。张平宜之前走访的村庄里都没有学校。直到2000年冬天,她才听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越西县麻风村有所特别的小学。二话不说,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和丈夫,自己收拾行李直奔凉山。
第一次见到大营盘村小学,就给张平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唯一的老师王文福领着学生们,站在村口的冷风里等待远方的客人。孩子的脸都是黑的,衣服都是破的,没有一个孩子会讲普通话。学校只是两间盖在水塘边、快倒了的破房子,全部校产就是几扇只有铁条不见玻璃的木窗、两块嵌在墙上的黑板、两张讲桌和十七套破桌椅。更危急的是,唯一的老师因为家庭困难,打算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没有老师,学校是办不下去的。张平宜赶紧劝他不要走,说她会想办法建小学。
建一所麻风贵族学校
回台湾后,张平宜成立了一个叫希望之翼的慈善组织,来援助大营盘小学。协会既没知名度也没有资金,要帮助的还是对岸遥远到不知在哪里的一所麻风村小学。筹得款项并不容易,她卖蜡烛、写书、演讲,到处奔波。当记者平时说话是直来直去的,让她鞠躬哈腰、抛头露脸地募款,真的很尴尬。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带着募得的100万元新台币回到大营盘,建了小学的第一批新教室。
张平宜住下来就发现,让麻风村的孩子回归社会光有教室远远不够,几乎与世隔绝的麻风村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张平宜把母亲抚育小孩的心情投射给了大营盘村的孩子们,不但每年负担着小学生20万元的生活费用,还给麻风村带来了文明社会的概念。
张平宜为学生提供食宿,每个年级的前五名还有奖学金,所以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教育局派来的公立老师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她的希望之翼就负责孩子们的吃穿住用等生活琐事。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大营盘的孩子都长得瘦小,肚大如鼓。为了让孩子们健康长大,建学校的时候,张平宜特地规划了厨房,还培训厨工。不仅如此,小学还有营养午餐,保证孩子们每天可以吃一顿肉,即便在停水停电时,孩子们充饥的也是偏远农村很少见到的旺旺雪饼。
讲卫生是要费心费力的一项事业,爱漂亮,每天不洗澡就会死的张平宜主要斗争的对象是跳蚤、苍蝇和头虱。孩子们因为身上的污垢长时间不清洗,已经长成皮肤的一部分,稍微用力就会看到血迹斑斑。干脆,张平宜把孩子洗澡也纳入一年一次的志工营工作中。
张平宜住在学校里,还成了孩子们的课辅老师。她教孩子们讲普通话,给孩子们修改作文。有的孩子文辞不通,一篇作文要退回去改六遍。可能是当时注意辅导,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升初中时,第一届毕业的孩子里只有两个不在尖子班。假期,张平宜邀请台湾的志工营、内地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外国人到学校来参观,麻风村的孩子们因此比其他行政村的孩子更见过世面。学生的普通话说得都非常好,第一届学生里有几个英语讲得也不错。看着穿制服的学生们,朋友们说张平宜建的是麻风贵族学校。
张平宜对贵族学校的说法并不反感,而那些艰苦的农村生活经历她也乐在其中。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