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利亚-以色列与黎巴嫩内战.doc
叙利亚\以色列与黎巴嫩内战
叙利亚\以色列与黎巴嫩内战
1975年4月黎巴嫩内战爆发。内战从1975年一直持续到1990年《塔伊夫协议》的签订,绵延达15年之久。究其原因,黎巴嫩的长期内战即是其国.L.内基督教与穆斯林各教派与各阶级为国家权力和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结果,又是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各种力量激烈角逐遂导致一系列矛盾迸发的结果,从而使黎巴嫩变成了多种战争的战场和阿以冲突的固定疮口。[1]其中,叙利亚和以色列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而在黎巴嫩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对黎巴嫩内战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叙利亚对黎巴嫩内战的介入
历史上,叙利亚与黎巴嫩在经济、宗教、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70年代初期以来,叙利亚结束了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便积极介入到了与自身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黎巴嫩事务中。
黎巴嫩内战爆发初期,叙利亚仅仅使用其政治影响,在冲突各派之间进行斡旋,力促各派达成政治和解。在1975年12月之前,叙利亚不仅仅支持黎巴嫩穆斯林改革现行政体的要求,同时也在穆斯林全国运动和基督教黎巴嫩阵线之间充当调停人,其目的是防止黎巴嫩现行的政治制度的彻底崩溃。但到12月,由于冲突的各派之间的分歧难以弥合,此项政策未能奏效,黎内战越演越烈。
1976年1月,叙利亚向黎巴嫩派出了以叙利亚为基地的巴勒斯坦解放军支援处于劣势的穆斯林和巴勒斯坦武装,并与1月21日促成了黎巴嫩的冲突双方实现停火。2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黎巴嫩基督徒与穆斯林和解方案,主要内容为实行5:5的议会席位分配原则,但被穆斯林和巴勒斯坦一方所拒绝。[2]
同年3、4月,穆斯林和巴勒斯坦武装获得了军事主动权,但叙利亚不愿这两股不听话的力量成为黎巴嫩的主导力量,转而支持基督教派。3月31日,叙利亚政府指责穆斯林全国运动坚持把总统辞职作为停火条件。5月,叙利亚直接派出军队进入黎巴嫩,支持基督教马龙派武装,攻击德鲁兹派民兵和巴勒斯坦武装,黎巴嫩内战的形势急转直下。[3]
叙利亚起先支持穆斯林,后有转向支持基督徒。这种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叙利亚既不想使黎巴嫩处于分治的局面,也不愿看到冲突双方的任何一方处于优势,独掌政权。这样其就可以完全操纵和控制黎巴嫩的政治,为叙利亚的利益服务。
1976年10月,以叙利亚为主的阿拉伯维和部队3万人进入黎巴嫩,,驻扎在黎北部和贝鲁特,负责监督月6月在利雅得签署的停火协议。在维持均势的前提下,叙利亚又重新侧重支持穆斯林势力,扩大自身在黎的影响力。1979年,阿拉伯维和部队的他国部队相继从黎撤出,但叙利亚部队却拒绝撤出黎巴嫩。1980年1月,叙利亚宣布重新部署其在黎境内的部队,将大批部队撤至贝卡谷地,以加强自身侧翼的防御力量。
二、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和叙以冲突
黎巴嫩与以色列接壤,从60年代末以来这里一直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生存和抗击以色列的主要基地。1970年约旦的黑九月事件迫使巴解主力转移到黎巴嫩,这使得以色列更加惴惴不安,将其视为以色列安全的心腹大患。1978年3月,以色列借口以色列乘客被杀发动了利塔尼行动,2.5万以军入侵黎巴
嫩,摧毁了利塔尼河以南所有的巴解营地并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地区。1979年,在以色列的支持下,萨阿德哈达德领导的希腊天主教民兵在黎以边境成立所谓自由黎巴嫩政府,作为黎以边境的缓冲区,俨然是黎巴嫩境内的国中之国。[4]
叙利亚在1976年出兵黎巴嫩时,与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以色列虽然同意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干预,但必须是一定的范围内:叙利亚不能把部队派往利塔尼河以南,不准使用空军,不在黎巴嫩境内部署防空导弹。这就是以色列通常所说的黎巴嫩的红线。起初,叙以双方都十分注意遵守此默契,尽量避免双方直接的对抗。1980年底,受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开始把势力深入到叙利亚控制的贝卡谷地。叙利亚认为这是对叙在黎地位的严重挑战,于是作出强烈回应,叙利亚部队猛烈攻击长枪党民兵,并且使用了直升机。以色列认为,叙利亚使用直升机打击长枪党违背了双方1976年的默契,以色列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以色列派出飞机对黎长枪党民兵进行策应。1980年4月,以空军轰炸了叙军阵地,并击落了两架叙军直升机。翌日,叙军把增派的几个防空导弹连部署到贝卡谷地。以色列认为,叙利亚在黎部署防空导弹会给以色列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求叙限期将防空导弹从黎巴嫩撤出。叙利亚则表示这是它的合法防御权利,决不撤出。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不下,从而导致了叙以的导弹危机。7月24日,在美国的调停下,叙以导弹危机暂时得到了化解。叙利亚不撤出在黎境内的防空导弹,以色列保证不对叙在黎的防空导弹基地采取军事行动。
导弹危机的暂时解决明显有利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