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doc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 治疗 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 方法 86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7.68%,术后1年有效率为94.48%,术后2年有效率为93.0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鼻中隔;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与机体对某种致敏原过敏和慢性刺激有关,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以阵发性喷嚏、水样涕及鼻塞为主的临床特征。该病呈全球性逐渐成倍增加的趋势,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1],发病原因主要是变应原所致的Ⅰ型变态反应,但同时与副交感神经亢进有关,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出现持续性鼻塞,有明显的增生性病变时,则采用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若单纯通过抗组胺药、激素药或脱敏治疗等保守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除鼻中隔偏曲这种解剖异常因素,临床治疗效果不好,也需要采取手术治疗。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对8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以及下鼻甲肥大的病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粘膜划痕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18~68岁,平均36.5岁。诊断按1997年海口标准[2],症状、体征评分在6分以上,病史2~28年。全部病例均含并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所有患者经脱敏疗法、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0°鼻内窥镜下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充分表面麻醉鼻腔粘膜后,2%利多卡因(含1∶1000盐酸肾上腺素)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浸润麻醉,并由此作“L”型切口,在粘软骨膜下钝性分离鼻中隔左侧粘膜,上至鼻顶,下至鼻底,后至筛骨垂直板,于切口稍后约2mm处切开软骨,在粘软骨膜下钝性分离鼻中隔右侧粘膜,范围与左侧相同,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软骨修整后,置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备用,咬除偏曲的部分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凿除鼻底的部分腭骨鼻嵴,充分止血后将修整好的软骨重新放入两侧中隔粘膜,使鼻中隔粘膜居中,缝合中隔切口。然后在两侧下鼻甲前端用含少许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用5号小圆刀垂直切开下鼻甲前端粘膜、粘膜下组织及骨膜,在粘骨膜下向后逐渐剥离,充分分离下鼻甲骨,估计所需保留内侧粘膜瓣大小,然后在下方游离缘适当位置里自前向后剪开粘膜,并将内侧粘膜瓣上翻压于中鼻道。此时充分暴露下鼻甲余部,先用止血钳咬除部分骨质,内侧粘膜瓣用鼻甲剪修整粘膜下组织,然后向下翻转铺平,完全覆盖下鼻甲骨内侧面。外侧粘膜瓣同法剪薄,然后对合两侧粘膜瓣使之完全覆盖创面,无粘膜下组织及骨质暴露。最后浸润麻醉鼻丘粘膜后,粘膜刀在双侧鼻丘粘膜作“十”划痕深达骨面,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止血,48h后取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自术后1月开始随访,随访2年,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分别评定其疗效。全部病例均按要求来 医院 进行症状和特征记分。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2 结果
86例患者术后1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显效90.70%(78/86),有效6.98%(6/86),无效2.32%(2/86),总有效率为97.68%;术后1年显效86.05%(74/86),有效10.47%(9/86),无效3.49%(3/86),总有效率为94.68%;术后2年显效80.23%(69/86),有效12.79%(11/86),无效6.98%(6/86),总有效率为93.02%。全部患者术后观察未发现有鞍鼻、鼻中隔穿孔、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当伴有鼻中隔偏曲时,肯定会加重临床症状,也可能 影响 免疫治疗的效果,手术矫正鼻中隔后药物和免疫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3],并可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时间。鼻中隔偏曲造成鼻腔机械性阻塞,使抗原在鼻腔内积聚,易于达到疾病发作所需的抗原浓度。另外两侧鼻腔长期受到不平衡刺激,即鼻腔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副交感神经在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加重临床症状,是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鼻中隔矫正术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减少抗原在鼻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七叶神安胶囊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参苓白术颗粒中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马鞭草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华盖散中橙皮苷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茜草中茜草素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妇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兰十三味滴丸中栀子苷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亳菊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及芹菜素的含量.doc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健脾片中橙皮苷的含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