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doc
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
[摘 要]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天台遇仙故事共同孕育了 中国 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到了唐宋 时代 ,词人们广泛运用这一意象来描摹自身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桃源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美丽的神仙传说与唐宋词人特有的缠绵细致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这一意象散发出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 唐宋词;桃源意象;美学意蕴
Abstract: The story in Tao Yuanming’s [ing Record [eaning
在中国文人的心中一直有一种“桃源”情节,这最早要追溯至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1]512-513,它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完全没有压力与负担的自给自足的农耕 社会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中生活的和乐美满与宁静淳朴使它成了封建社??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并在后代不断受到文人们的咏歌与赞美。
到了南朝时候,宋人刘义庆所著的《幽明录》中的一篇关于天台遇仙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在一个桃红水绿的地点发生的一场美丽的爱情邂逅,从而使桃源故事在归隐的主题上加入了艳情成分,也因此中国文学中便增添了许多风光旖旎的 内容 。天台故事丰富了桃源故事的内容,从此,这两个故事相互交汇融合,共同孕育了后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桃源意象”。
由于历代文人对“桃源”的情有独钟,各代文学中都出现了大量吟咏之作。在唐宋词中,也有诸多以桃源故事为背景而形成的词牌名,如“武陵春”,“桃源忆故人”,“醉桃源”(阮郎归),“宴桃源”(如梦令)等等。据本人统计,单在唐宋词中,描写“桃源意象”的词作就达一百六十一首之多。在这些桃源词作中,人们或者抒发隐居的乐趣,或者歌咏恋情的美好,或者表达求仙入道的愿望,题材不一,思想情趣亦多种多样。这些围绕着桃源意象而形成的作品从很多层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充满美学意蕴的世界,具体说来,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宁静之美、闲适之美、绚烂之美和感伤之美。
一、宁静之美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平常人难以到达的世外之所,源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源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多么秀丽宁静的一幅图画!唐宋词人在运用“桃源”这一意象表达自身感情的同时,同样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宁静优美的文学场景。唐宋词桃源意象的宁静之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两个方面。
1.意境之优美宁静
桃源词作中,词人们常常借助“桃源意象”的代表性词汇来写景,从而塑造出一种“桃花源”特有的宁静优美场景,如:
桃溪近,幽香远远,漫凝望,落花流水。(黄裳《宴琼林》)[2]490
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乱红深处,满地飞红雨。(周紫芝《点绛唇》)[2]1152
落花寂寂水潺潺……(司马光《阮郎归》)[2]257[HK]
在这里,桃花源代表着人与大 自然 的和谐统一,源中落花寂寂、流水潺潺的宁静氛围使人们达到了物我交融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由此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又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苏轼《点绛唇》)[2]397[HK]
在这首《点绛唇》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无比优美、禅意十足的场景。上片开头一个“醉”字,形神具备地写出了作者的意兴之潇闲,而“信流”则道出了漾舟者的那份随缘与无心的从容之态。作者醉漾轻舟,在不经意间来到了一个红尘之外的地方,如海的芳草将词人与人世相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千里斜阳、烟水茫茫之景。词的下片对“乱红如雨”场面的描写不禁让人联想起桃花源中“落英缤纷”的美丽意境,在这样优美的、与世隔绝的景象中,人世间的一切嚣嚷都似乎远离作者而去,而只有无言的大美以无声的方式展现在作者 目前 。
2.情感之素淡平和
桃源意象的宁静之美,还表现在词人们借助这一意象所作的感情抒发上。桃源或为高士修身养性之所,或为得道的神仙居住之地,加上这一意象在 发展 的过程中从未摆脱过释老文化的 影响 ,因此词人们在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感情时,作品便不自觉地会流露出一种素淡平和之美。如: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漫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珮随轩去,还从卖花市。(黄裳《宴琼林》)[2]490[HK]
这首词,作者以幻想中的一位仙人的身份来俯瞰人间,首句一个“长”字写出了仙家镇日常闲的生活姿态,给人一种悠远舒缓之感。次句“向人间、闲看佳丽”,一个“闲”字更透露出了主人公那种散淡的情思;“桃溪近,幽香远远,漫凝望,落花流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