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体自尊综述
集体自尊的研究评述
王萌, 卢(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广东深圳518060),对集体自尊产生机制的探讨仍然较少。本文综述了集体自尊的研究现状,对集体自尊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集体自尊;内隐集体自尊;结构;测量
Research on Collective Self-Esteem
WANG meng, LU Ning
Research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 China
【Abstract】With the?concept?of?collective self-esteem?being?put forward, he collective self-esteem has carried on the tentative?exploration by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recently. The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collective self-esteem,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personal self-esteem and implicit collective self-esteem,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group evaluation have been explored also. However, the current studies of collective self-esteem were not so wide and deep, the discussion of collective self-esteem generation?mechanism was still less. In the article, research status of collective self-esteem is summarized, the future study of collective self-esteem is prospected
【Key words】Collective self-esteem; Implicit collective self-esteem; Structure; Measure
自尊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过往的研究中,对于自尊的研究的关注点大多都集中于个体自尊上。随着社会认同理论的提出,以及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深入探索,研究由个体自尊延展至集体自尊。个体自尊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强调个体自我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集体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所在群体价值的评价和感受,强调个体对群体评价的内化,强调集体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对集体自尊的探索促进了自尊研究的发展,也为全面认识自尊提供了新视角。以下就集体自尊的提出、集体自尊的相关概念、集体自尊的结构与测量、集体自尊的相关研究、集体自尊与群体评价以及集体自尊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综合阐述和分析。
1 集体自尊的概念形成以及理论背景
1.1 集体自尊的概念由来
aradigm)证明了在不存在竞争关系的群体中依然有偏见和歧视现象。
通讯作者:卢宁
在此之后,心理学家们对偏见和歧视的成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认为偏见的产生可能与人格特征(如自尊)相关。Ehrlich(1973)提出[4],个体是否产生偏见与其自我态度有关,即有积极自我态度的个体倾向于接受他人;而持有消极自我态度的个体倾向于否定他人。同时,Ehrlich通过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来解释偏见的产生与自我态度的相关性。虽然,Ehrlich没有清楚地说明偏见与自尊的关系,但是,其关于偏见与自我态度的探索为其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Wills(1981)对偏见的产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5],即偏见产生于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向下比较,是因为个体有维持良好自尊的需要,换句话说,当个体因为失败的经历而产生低自尊时,个体就会通过向下比较来试图恢复自尊,此时,可能会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产生。Wills的观点解释了个体偏见的产生,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解释群体间的偏见。
第三个关于偏见产生的观点源自于Tajfel(1982)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诊断、评估和管理.pptx
- 中国抑葡萄糖苷酶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VIP
- 2025年电气工程师职业资格(中级)《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中国注射用环磷腺苷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课件】相反数+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上.pptx VIP
- 江西省南昌市2023至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选课走班调研检测(期末)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pdf VIP
- 2025年扬中锂电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分享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