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暑28例治疗体会.doc
中暑28例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分析 中暑的 治疗 体会。 方法 通过本组中暑28例的治疗。结果与结论 对中暑及时正确的诊断,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大量补液、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中暑;抢救;体会
中暑是基层 医院 夏季常见内科急症,我院自2002~2004年以来共收治住院28例中暑病例,经过迅速降温、大量补液、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抖 28例昏迷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年龄37~85岁,平均56岁。发病前健康状况:体健9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慢性肝病1例,产妇产褥期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2h。
1.2 中暑发生地点及诱因 室内高温、高湿中暑9例,户外高温高湿作业或烈日下军事训练19例。
1.3 诊断标准 根据《内 科学 》第5版重症中暑分型标准[1]:热(日)射病18例、热衰竭22例、热痉挛5例。
1.4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初均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昏、口渴、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继而出汗减少,出现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等,其中体温39℃~40.9℃23例,41℃~42℃ 4例,>42℃ 1例;脉搏<110次/min 8例,110~130次/min 13例,130~160次/min 7例;抽搐、二便失禁、锥体束征12例;脑膜刺激征2例,浅昏迷16例,深昏迷3例;肺水肿3例;休克15例。
1.5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17例,酸中毒4例。住院时和住院24h或48h后AST、ALT、LDH、CK升高8例,低钾、低钠、低氯12例。
1.6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立即置于宽敞通风的病房,采取电扇吹风和空调降温,同时头置冰帽、冷水擦浴、冰盐水保留灌肠,10℃左右冷液静脉输入等方法降温。对上述降温措施效果不佳者给氯丙嗪25~50mg、地塞米松10~20mg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静滴,建立人工亚冬眠,并根据体温及血压变化调节用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保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意识障碍程度使用纳洛酮及脑细胞营养药。对出现脑水肿颅高压者 应用 甘露醇,出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衰,肺水肿者绐西地兰、利尿剂及硝酸甘油等,出现呼吸衰竭者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呼吸,肝功能受损给予护肝治疗以及适量抗生素防治感染等。
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5例(占82.14%),2例遗留有后遗症,死亡1例(占7.14%)。
2 讨论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及排汗散热功能发生障碍,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不能维持体温平衡,使体温升高所致疾病。每年夏季天气炎热,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若伴持续高温、日照强烈,使作业人员,特别是新增人员及年老体弱、各种慢性疾病患者等在此条件下,使体内产热增多而散热相对减少,体内热量大量蓄积,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紊乱,心输出量减少,汗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丢失过量,继而汗腺功能衰竭,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由于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当等原因使病情进一步 发展 而出现循环衰竭、休克、昏迷。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分为热(日)射病、热衰竭、热痉挛,但临床上常常相互伴随,症状复杂多变,特别是对伴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夏季高热患者,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组中有4例因临床经验不足,患者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病等以及检查条件有限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感染中毒性休克、肝性脑病等,使得救治不及时,引起病情加重。故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非常重要。
对于重症中暑的 治疗 ,首先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降温,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2]。在本组病例中,笔者采用物理降温为主,患者如果出现寒战可辅以氯丙嗪等药物治疗,但通过药物降温通常是无效的。患者体温一般能在就诊后30min~4h内降至39℃以下,从而中断高热造成的损害。氯丙嗪在中暑的治疗中应慎用,因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加重患者的血容量不足,有3例血压正常或偏低的中暑患者在用氯丙嗪后一度休克,即因此所致。其次,快速补液,纠正循环衰竭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本组病例中热衰竭的比例是很高的,占78.6%,对于此时的低血压、休克,在没有充分补液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收缩剂等升压药,不仅 影响 皮肤散热,而且使已处于收缩的血管进一步收缩,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因此,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大量补充水及电解质,对保持重要脏器的正常血供至关重要,具体补液量的多少视病情而定。再次,器官支持治疗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本组1例并发多脏器损害死亡,表明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损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对本组患者的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进行了有效的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