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docVIP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doc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足畸形; 中风; 综合防治; 康复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足内翻、下垂是中风后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现代 医学对本病缺乏有效的 治疗 方法,本文阐述了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基本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旨在提高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克服足内翻、下垂,进一步改善步态,恢复其功能。    1 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特点   足内翻、下垂多出现于中风急性期后,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肌张力也由低下变为亢进或已进入痉挛期,临床表现足内翻、下垂或跖屈,足背屈、外翻不能或减弱,足趾屈曲并内收,随意运动能力很差。正常步行时髋关节起主动作用,两个功率最大值为足跟着地前后与足趾离地前后,而由于中风后踝关节的过度跖屈致使前足掌和或足底外侧(足内翻)首先接地而非足跟接地,影响步行节律和步行时的稳定性,造成步态异常,这不仅影响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对整个下肢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2 综合防治对策   2.1 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阳陵泉、阳交、光明、悬钟、金门。   针刺方法:阳陵泉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1~1.5寸,局部酸胀,见足外翻背屈;其余穴位针刺要求每个穴位均出现足背屈或足外翻,并能重复2~3次。留针时阳陵泉、悬钟加电针,采用断续波刺激,随电针的跳动见足背屈外翻,留针3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周日休息。   2.2 脉冲治疗于阳陵泉、阳交,光明、悬钟,各放一对电极,随脉冲波刺激以见到足背屈、外翻为准,30 min/次,1次/d,每6天为1个疗程,周日休息。   2.3 神经康复   2.3.1 中风偏瘫初期即保持下肢的良肢位即卧床期在臀腰部、膝关节下放置软枕,使下肢姿势呈: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背屈;或膝下不放软枕而使膝关节充分屈曲,足略外翻,足底平放于床上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势的发生(即预防患肢痉挛,预防足下垂、内翻)。   2.3.2 足内翻、下垂者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 自然 伸直,医者分别握住患肢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10 s,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3次后,令患者主动背屈、外翻1次,或令患肢自然垂于床边,在屈髋、屈膝同时足背屈、外翻,将患肢抬起足底放于床上,或辅以外力使足背屈、外翻或加阻力以增强足背屈、外翻的力量。   如果痉挛明显,可先采用按摩手法缓解其内侧肌群的痉挛,然后再施以康复手法。   2.3.3 冰块刺激诱发对无背屈、外翻功能的还可用冰块诱发之。将装有碎冰块的乳胶手套,沿足外侧皮肤行多点刺激,每次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约1 s,可见到足背屈、外翻,反复3~4遍为1次,休息5 min后,再重复,共重复3次,每日行此治疗2次。    3 讨论   中风后足内翻、下垂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并与人体肌肉分布的解剖学特点相关,从解剖部位上看,张力高或易产生痉挛的肌群多在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趾屈肌、比目鱼肌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而与之相对的拮抗肌群尤其是胫骨前肌肌力较弱。故中风后足内翻、下垂在病之初始即有不同程度表现,这是一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如果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进行肌力增强训练 治疗 ,就会强化这种原始的运动模式而妨碍了高级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不仅会影响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对整个下肢功能及步态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矫治内翻、下垂。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主要特征是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下。足背屈肌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足外翻肌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如果针对性的使足背屈、外翻肌群兴奋,提高肌力、肌张力,即抑制和拮抗了内翻、跖屈肌,从而调节肌张力平衡。按传统的经络辨证本证应属阴跷脉证,《难经·二十九难》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我们在临床上采取针刺、脉冲及神经康复等方法综合治疗正是通过扶缓抑急,最终实现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防治足内翻、下垂的目的。阳陵泉穴下为胫骨前肌,阳交穴下为腓骨长肌,光明穴下为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悬钟穴下为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金门穴下为腓骨长肌、小趾外展肌,针刺诸穴加电针及低频脉冲刺激相关穴位,兴奋拮抗肌,抑制优势肌、痉挛肌群,达到调节肌张力平衡。神经康复训练旨在诱发或提高拮抗肌的肌力、肌张力,抑制优势肌产生过高张力或痉挛,正确的主动训练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是预防痉挛状态发生的根本措施[1]。另外,针刺的特殊外周感觉输入方式结合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使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建立接近于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 网络 —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同时抑制异常的低级中枢控制运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