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doc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摘要]素质 教育 和应试教育作为当今教育 发展 进程中争论的焦点,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存在差异,又具有着相同之处。本文将从我国教育发展的 历史 状况入手,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便理清其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教育历史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比较分析
我国的素质教育从1985年5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02年着手实施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1999年,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到2005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从课程体系到与之密切相关的 考试 评价体系,均取得了令人关注的变化。令人备受关注高考的形式与内容,正在一些文化试点省市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锤定音”的高考形式正向着“多元化、多轨化、弹性化”的方向逐渐发展。
一、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史上,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经历了漫长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参加科举一直是大批文人尤其是寒门学子踏上仕途、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明代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模式的选拔人才方式,更使科举考试走上了死板教条的机械应试道路。但在旧 中国 ,由于社会 经济 条件的限制,能够读书识字进而参加科考的人毕竟为数不多,真正形成应试教育“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十年浩劫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国家 政治 经济的发展亟需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的介入,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大批有志之士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也使得这一部分高考的先行者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人物,无论是社会地位抑或是物质水平均处于优越地位,“一考定乾坤”的高考成为千千万万学生改变命运的跳板。在就业过程中,社会对学历条件的重视更使得高考竞争急剧加温。在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而高等学校的招生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高考的竞争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应试教育所培养人才规格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显然,大量纸上谈兵式的缺乏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的出现,使得人们投向应试教育的目光由虔诚坚信到失望质疑,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改革势在必行。而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两种教育观的对比与分析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当今教育发展进程中争论的焦点,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存在差异,又具有着相通之处。其差异之处在于:
1.人才培养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培养思想道德、文化 科学 、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则单纯通过淘汰式教育形式,以考核分数作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而对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 艺术 教育和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及体魄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 2. 教育 活动核心的差异:在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与教材中,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教师角色的改变,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从属地位,从而使教育向着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感受,充分体现学生个性意识的方向 发展 。
3.教育评价体系的差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质量的好坏通常与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素质教育认为,教育质量不能单靠 考试 分数去评价,而要看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看学生适应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4.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差异:应试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比较死板、机械,缺乏灵活性,将学生牢牢地捆绑在课本上,以课程为本位,不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陷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怪圈,不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相关活动有机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虽然在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作为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手段方法,其行为的根本目的均是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