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国峰课件
山东陈国峰课件
各位老师同仁,大家好,很高兴一起交流。下面我就《黄帝内经》中,关于人迎寸口脉法指导九针,调理脏腑以及治疗五体痹中的运用,根据自己的实际临床,汇报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因理论和技术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关于痹症。什么是痹症,就不说了。就针对九针在临床中结合的部分,进行阐述。风、寒、湿三气一起袭来,错杂而形成了痹证。偏重于风的,叫做行痹;偏重于寒的,叫做痛痹;偏重于湿的,叫做著痹。痹病又可分为五种,也就是常说的五体痹,即骨、筋、脉、肌、皮。在冬天得病的叫做骨痹;在春天得病的叫做筋痹;在夏天得病的叫做脉痹;在季夏得病的叫做肌痹,在秋天得病的叫做皮痹。
二, 五体痹与脏腑关系。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应的。病邪久留在体表而不去,就会侵入它所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肾;筋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肝;脉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三, 荣卫与痹症的关系。荣是水谷所化成的精气,它调和于五脏,散布在六府,然后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上下,起到贯通五脏、联络六府的作用。卫是水谷所化成的悍气,悍气是急滑的,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只循行皮肤之中,腠理之间,上熏蒸子盲膜,下聚合于胸腹。如果卫气不顺着脉外循行,就会生病;但只要其气顺行,病就会好的。总之,卫气是不与风寒湿之气相合的,所以不能发生痹病。痹病有痛的、有不痛的、有麻木的,并有寒、热、湿等情况的,是因为痛是寒气偏多,加上衣着单薄,内外都寒,所以疼痛。如不痛而麻木不仁的,那是病的日子长了,病邪深入,荣卫运行迟滞。但经络有时还能疏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如寒多的,是阳气少、阴气多,阴气加剧了风寒湿的痹气,所以说是寒;如热多的,是阳气多,阴气少,阳凌于阴,所以说是热。如多汗出而沾湿的,那是感受湿气太甚,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阴气和湿气相感,所以有多汗出而沾湿的情况。痹在骨的则身重;痹在脉的则凝滞而不流畅;痹在筋的则屈而不伸;痹在肌肉的则麻木不仁;痹在皮肤的则发寒,如果有这五种症状的,就不会有疼痛。大凡痹病之类,遇到寒气就挛急,遇到热气就弛缓。就内藏于心;肌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脾;皮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肺。因此说痹病,是在所主季节里感受风、寒、湿三气所形成的。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久病不去,则入于是。各以其时:时谓气王之月也,肝王春,心王夏,肺王秋,肾王冬,脾王四季之月。所以我个人崇尚针药灸综合调理。
四, 关于九针的形状、用途、尺寸和注意事项。如图:这是我自己制作的九针中的七种针具,毫针大家都知道,还有一种铍针没制作。
一是九针的不同形状和不同用途。九针之名,各有不同的形状,第一种叫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叫做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叫做鍉针,长三寸五分;第四种叫做锋针,长一寸六分;第五种叫做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叫做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叫做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叫做长针,长七寸;第九种叫做大针,长四寸。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于浅刺以泻皮肤之热;员针,锋形如卵,适于磨擦分肉之间,既不会损伤肌肉,又能够疏泄分肉的邪气;鍉针,其锋象黍粟之粒的微圆,适于按压经脉,以引正气,从而使邪气排除;锋针,三面有刃,用于治疗积久难治之病;铍针,针尖象剑锋一样的锐利,用于刺痈排脓;员利针,针尖象长毛,圆而锐利,针身稍为粗些,适于治疗暴痹;毫针,针尖象蚊虻的嘴,轻缓的刺入皮内,留针养神,可以治疗痛痹;长针,针锋锐利,针身略长,可以治疗日久不愈的痹证;大针,针尖象折的竹茬,其锋稍圆,可用以泻去关节壅滞的积水。所有九针的情况,大致如此而已。
二是用针原则。凡是用针的时候,必先观察脉气的和与不和,然后才可治疗。如五脏之气已绝于内的病人,是阴虚,而用针反补在外的阳经,阳愈盛则阴愈虚,这叫重竭,重竭必死,在死时是安静的,这是因为医生每违反经气,误取腋和胸的俞穴,促使脏气愈趋虚竭所致。至于五脏之气已虚于外的病人,是阳虚,而用针反补在内阴经,阴愈盛则阳愈虚,引起四肢厥冷,这叫逆厥,逆厥必死,在死时是烦躁的,这是误取四肢末端穴位,促使阳气愈竭所造成的。
针刺的要害,刺已中病而不出针就会伤气,不中病而出针,就会使邪气留滞不散,伤气会使病加重而使人虚弱,气滞很容易发生痈疡。 应深刺的,是说针刺骨的,不要伤害筋,针刺筋的,不要伤害肌肉,针刺肉的,不要伤害脉。针刺脉的,不要伤害皮肤。应浅刺的,是说针刺皮肤,不要伤害肌肉,针刺肉的,不要伤害筋,针刺筋的,不要伤针刺骨不要伤害筋,就是说要刺骨的,不能仅仅刺到筋的部位,还没有达到刺骨的深度,就停针或拔去。针刺筋不要损伤肌肉,就是说要刺筋的,不能仅仅刺到肌肉,还没有达到筋的深度,就停针或拔去。针刺肌肉不要伤害脉,就是说要刺肉的,不能仅仅刺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