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换生手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交换生手记.doc

两岸交换生手记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   朱思婧是2005年以来大陆近千名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的大学生之一。他们虽无留学之名,却有留学体验和经历,在异乡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和喜怒哀乐。如今,他们“点点滴滴”的求学经历将会被真正的赴台留学者所复制。   伴随着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启,2009年台湾当局拟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这是台湾首次公开招收大陆学生。虽然具体方案和招收范围尚未确定,但这仍意味着两岸持续半个世纪在学生交流和学历互认上的隔阂,将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消弭。      另一个令不少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兴奋的消息是,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地学历互认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台湾将分步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率先获认可的将是北京大学等39所学术声望卓著的高校,随后扩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大陆从1985年就开始招收台湾学生,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约有7000名。多年来,大陆台生的数量在增长,但他们的学历却一直得不到台湾当局的承认。      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文/朱思婧      2008年2月24日,我来到了台湾新竹市“清华大学”。在这里,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交换学生生活。      “我是来自大陆的交换生”      刚到“清华大学”的时候,每当向台湾的同学介绍时,我都会加上着这句“前缀”。得到的回应也是各式各样:   “真的哦?大陆来的耶,好酷!”   “交换生?是那种来一个学期的吗?好特别哦。”   “武汉是在河北吗?离上海近吗?我好想去上海啊。”   “我去年暑假去四川九寨沟玩的,武汉有什么好玩的?”   ……   问题的新奇多变,很多是我没有想到的。问问题的同学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曾经去过大陆,多半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亲身体验,交流比较顺畅;一种是没有去过大陆,但有间接了解,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一种就是,没去过,也不感兴趣,对大陆的印象完全停留在教科书上的介绍,甚至还有的会表现出防御心理,生怕你会做出什么不礼貌的举动。   相比起来,和老师们的交流会舒服得多。开学时,拿着选课单去请每门课的老师签字,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老师们都会微笑着说上一句“欢迎你来台湾。”   在“清华大学”里,“大陆交换生”这个身份并不会给我打上特别的标签,一位台湾学长在和我聊天的时候,特别说道:“‘清华大学’有一条原则就是不让政治化的东西走进校园,政治是政治,学术是学术,生活是生活。这个准则,明理的人都会遵守。”在我日后的交换学习中,这果然得到了证实。   当“80后”与“草莓族”相遇      在大陆,“80后”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相应地,在台湾,人们则喜欢用“草莓族”来形容当今的台湾大学生。   “我们这一代人,社会普遍评价是‘娇生惯养,抗压力和耐挫折力历史最低’,就好像草莓一样,外表光鲜,内心脆弱,不堪一击。”同专业的台湾同学佩琳笑着解释道。   在我接触到的师生中,提及两岸学生的竞争力,他们达成的共识是:大陆学生的优势在于勤奋刻苦,自我要求严格,成绩优秀;台湾学生的优势则在于灵活包容,团队合作意识强烈,创意突出。   课堂上,当我飞快地记下老师提出的观点,并尝试去理解时,一旁的台湾同学信诚嚼着未吃完的早饭,大声对老师说:“老师,你能再解释一遍吗?我不大明白。”   晚饭后,当我抱着教程和讲义急匆匆地向图书馆赶去时,同专业的台湾同学庭烨发来简讯(编者按:大陆称短信):“晚上9点后有时间吗?我们小组想邀请你一起讨论下《长恨歌》。”   深夜12点,当我还在电脑前为第二天的课程报告拼死挣扎时,来自基隆的漂亮美眉淑婷在MSN给我留言:“思婧,快到楼下,今晚我们社团要到相思湖捉鬼。”   ……   这样的例子,在我4个月的交换学习中,是数不胜数的。   也许因为出生在同一时代,我并不觉得作为“80后”的我们和被称为“草莓族”的台湾同学有着什么本质的不同,相反,都呈现出这一代的典型特征:最受宠爱而又倍感孤独;自信而又略带疑惑。      “谢谢”      这是我在台湾的4个月里,听见最多的一个词。   当巷口卖红豆饼的阿妈把包好的便当递给你的时候,她会亲切地说声“谢谢”;   当超市收银员把打印好的发票交给你的时候,她会亲切地说声“谢谢”;   当宿舍管理员完成例行的消毒工作,走出寝室时,他会亲切地说声“谢谢”;   当乘坐校车到达目的地的同学走下车时,他们会亲切地说声“谢谢”;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