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docVIP

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doc

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没有人能确切地说清楚,在60年前,中国有多少个家庭,为一道海峡及其代表的政治阵营所分隔。只有这样一些流传甚广的数据: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随蒋介石去台的军政人员约200万人,其中老兵约有40万人;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被国民党征兵、或因谋生或逃避国民党政治迫害而来大陆的台胞约3万人。   这每一个人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因为历史而破碎离散的家庭。      回家的时候到了      1978年的最后一天,中央电视台破天荒地播放了一集介绍台湾风光的纪录片,画面中的台湾景色秀美,气象繁闹。还没有等人们玩味出其中的政治内涵,1979年第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   在不同的时期和形势下,大陆曾出台过多部《告台湾同胞书》,但1979年的这部较之以往大不相同。   这份《告台湾同胞书》用“亲爱的台湾同胞”取代了“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以“和平统一”代替了“解放台湾”;同时宣告对金门象征性炮轰的结束,明确提出希望恢复两岸同胞间的正常往来。   听到这份宣言,“我知道回家的时候到了。”台湾老兵姜思章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情依然激动。姜思章被国民党军队当壮丁带到台湾时,还不到14岁。多年后,他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我们当时很多人去台湾的时候,总以为不久就可以回家的,所以一年又一年,以为明年过年就可以回去了,后年过年就可以回去了。想不到一过就是三十几年。”   虽然当时大陆已经伸出了橄榄枝,但台湾当局依然坚持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为防止兵员滞留大陆,台湾当局严厉禁止他们回家探亲。尽管如此,不少老兵已经开始想尽办法,托香港、美国、日本的朋友帮忙往大陆的家中投递信件。   当时为数不多的大陆对外媒体,也成为沟通两岸信息的重要平台。据本刊(当时名为《中国建设》)的老编辑魏秀堂回忆,1981年本刊设立“寻亲访友”专栏后,曾刊登过许多寻找在台亲人的信件,并收到了众多反馈。   同时,台湾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界,也都在“寻根”,考证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同源。   在这样的氛围里,以老兵为主的一些外省人再也无法抑制积攒了几十年的思乡之情。回大陆,成为他们中大多数人内心最强烈的渴望。   香港《广角镜》1986年5月号里,曾记载一位老兵的一段话:“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      破除四十年冰封的探亲潮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我们只求,父母若健在,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若不在,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是1987年5月成立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传单之一,名为《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这个促进会的主要成员是老兵、退休教师和公务员。那年的母亲节,他们来到台北国父纪念馆前,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白衬衫,背上背着“妈妈我好想你”的字样一列排开,唱起了《母亲你在何方》:“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这些独自飘零在外几十年的老人,一边唱,一边痛哭不已;周围观者也都为之动容落泪。   这些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强烈的反响,给当局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并最终冲破了40年的冰封。   1987年10月14日,蒋经国通过了“关于赴大陆探亲问题研究结论报告”,规定除台湾的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经登记后可以赴大陆探亲。   据台湾的媒体记载,1987年11月2日,负责办理探亲手续的台湾红十字会门口人山人海,光当天办妥手续的就多达1300多人。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手续准备了107%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   一时间,大陆迎来了声势浩大的“探亲潮”。许多老兵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寻找失散的亲人。据《福建日报》报道,1987年台湾回大陆探亲解禁后,每年回东山探亲的去台人员都有2000多人。   相比于10年前,媒体在两岸寻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的《民生报》都开辟了寻亲专栏,本刊当时也将《寻亲访友》栏目改为《探亲与旅游》,出版了各省市的专辑。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也录制了专门为来华台胞服务的节目。   2007年,曾经担任蒋经国秘书的马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