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勐海茶经,比千年更久远.doc
勐海茶经,比千年更久远
普洱茶像四十五岁的男人,久藏出滋味,需要品。
老杨带着我们一路走进茶园,半道儿,有几棵梨树,果子成熟了,都来不及吃,掉了一地。他敏捷地爬上去,一边摘,一边向我们介绍茶叶和果树的情况,乐呵呵的。
他带着浓重的勐海地区口音,几十年来一直和普洱茶打交道。
“这当然是好东西,降血脂降血压,还减肥,我们云南人世代都喝。”他信手摘下芽尖,介绍怎样的芽尖能做出宫廷茶,怎样的芽尖和叶,算是稍次……逐一下去:“但是现在的普洱太多了,我也很担心,如果没有好的市场操作,一阵风过后,大家还喜不喜欢它。如果普洱茶不知道改进的话,还是现在的样子,不知道还能让大家喜欢多久。”
老杨自豪于身边的茶园和茶叶,他和大益一直有合作,而更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远在勐海的那一片片茶园、茶山上的百年老茶树,还有茶厂边的那口“白砂水井”……
TIPS
普洱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企业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古法普洱茶制作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茶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 江莱茶道从普洱过江城,进入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茶马古道地图西藏和欧洲等地。 旱季茶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 勐腊茶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老挝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栋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缅甸景栋。
现代普洱茶制作已经非常现代化,但在大益的展示厅里,我们还是看见了一套古法制作普洱茶的工具。这家云南最老字号的普洱茶公司,用这样的一套展示,向大家述说着普洱茶在云南的古老历史,述说着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1.甄选出已经前期加工好的毛茶,称好重量后,放到铁桶里,加入茶标;(如果是熟茶,需要先用40分钟焯水,在叶面洒水软化后,再压碎)
2.将铁桶在木质蒸气机上蒸十五秒,直到香气溢出;
3.在铁桶口套上布袋子,然后迅速翻转,让蒸过的茶叶倒进布袋子里,然后拍一下袋子。压、揉,将袋子里的茶叶压紧;
4.将布袋口扎紧,全围起来,但注意不能太高,不能太紧(会导致饼型过高)或者太松。
5.轻轻揉一下布袋子,让茶叶在里面购置均匀;
6.将布袋子放进定型机,放置进去的时候,手要扶着袋子口,将其居中;
7.在定型机的踏板处跳几下,让布袋压紧;
8.将布袋子取出,放到石磨处,脚踏石磨上,顺时针磨边;
9.将布袋子放置20分钟后,拆袋(也可选择自然风干十天);
10.包装制作好的普洱茶,传统的普洱茶包装有十八个褶子。
老茶人的普洱履历
我做过很多行业,走过很多地方,以为这一辈子就这么漂泊着经营生意了。直到2003年的勐海之行,直到一本《勐海茶事》,让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做生意,或者生活,都是要讲‘爱’和‘情’的,我把这两样东西,都放进了大益普洱里。”
1996年:台北的普洱
杨云鹏在上海沉浮了很多年,从云南,到上海、广州、北京,各大城市经营着自己的事业。1996年,她和36名云南籍企业家到台湾考察。第六天的时候,导游把他们带到台北市中心的一个茶室喝茶。
“一位70多岁的老者,穿着一身飘逸的白衫,走了出来。”杨云鹏至今还记得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手中捧着一小块东西,用云南的蓝花蜡染包裹着。”打开,里面黑乎乎的一团,老人家把一小块放到紫砂壶里,冲泡开,颜色红似酒,却油亮:“一开始我们还纷纷猜测议论,但当那香气溢开的时候,我们都安静下来。”
“这是哪儿的茶?”有人问老人家。
“这是一块枣香砖,是普洱茶,来自彩云之南。”
杨云鹏说,他们顿时汗颜,这37位云南企业家,自认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喝过很多好茶,竟然在异乡被家乡的茶叶倾倒。
1998年:800元的“15年”假茶
回到云南后,杨云鹏就开始寻找普洱,但那时候普洱在云南并不盛行,一点销量也是为海外提供的,甚至国内喝普洱的都不算多。
“在昆明的南屏和火车站,有一些小店里有普洱茶卖,我就过去淘。还真买到一块老茶,店主说是15年,800元买走。”
但回来冲泡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根本喝不下去:“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