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活周测6(省级重点高中)
2015年秋季期高二政治周测9 PAGE \* MERGEFORMAT 8
2015年秋季期高二政治周测6
一、选择题 (从1题涂起)
1.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 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 )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4.在汉字繁简问题上,台湾有人指出,简化字不只是个别字省了笔画而已,它还有大量同音替代、偏旁推类,一个字代替了好几个字,因此在认知上十分混乱。在大陆,更多人认为简化字更方便文化的交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
A.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 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化评价总是不同 D.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性
5.“三十万洋弟子,一位大宗师。陈氏太极源于道,承于先祖,从前秘不示人,如今传播海外。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他让国粹走出国门造福人类,开创了功夫传承文化的新境界。”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获得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源头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6.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7.“七七事变”前的民国“黄金十年”,徐悲鸿画的马有着一股淡然诗意;抗战爆发后, 徐悲鸿画的马则昂首屹立,充满了激情这体现了
A.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B.文艺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包容性
C.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D.鲜明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作品深邃的价值内涵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O.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地处华东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