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案 .docVIP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案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案

3.11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 难点:、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2. 简述黄埔军校的建立情况。 3. 关于北伐战争,:??开始时间???⑥结果? 4.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表现及结果是什么? 5.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人物?地点?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或政府的性质)?有效 2.黄埔军校的建立: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时间:1926年7月出师北伐。 (4)北代的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北伐军分三路进攻,一路湖南、湖北,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吴佩孚主力。一路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主力,沿长江而下,占领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从福建占领浙江、上海。 具体线路: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4.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公开叛变革命。 (2)表现: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②汪精卫在武汉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3)结果: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 (4)性质:代表阶级利益 黄埔军校校歌(1924年戴季陶)“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国家。” (1926年陈祖康)“怒潮澎湃,红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本校精神,发扬本校精神。”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分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直隶 35万 上图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实力情况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三派军阀中张作霖的实力最强,称霸北方;吴佩孚立足中原,虎视广东;孙传芳盘踞东南,控制五省。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北伐军采用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式,即以湖南湖北为主战场,集中主力北上,扫除首恶吴佩孚,占领武汉;然后挥师东进,歼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打垮张作霖。这是因为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对广东国民政府的威胁最大。如果北伐军先打张作霖的话,必须经过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地区,尽管三派军阀矛盾重重,但反对革命却是一致的。如果北伐军先打孙传芳,吴佩孚就会沿着粤汉铁路南下进攻广东革命政府,或者截断粤汉铁路,断绝广东革命政府的物资来源。因此,北伐军把吴佩孚作为首要的打击对象。此外,为防止孙传芳从侧后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军分三路进军:一路指向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另外两路分别进攻江西和福建、浙江,牵制孙传芳,防止他背后袭击。北伐军所制定的正确的作战方针,是北伐能够顺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4.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 第一,对中国革命的基础问题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在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准备反革命政变之际,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说:“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这个宣言,帮助了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