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碱与原油作用室内研究
强碱与原油之间的作用
史庆彬
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
摘 要:喇嘛甸油田三元复合驱现场取样检测发现,部分采出井和中间井采出液中检测不到表面活性剂却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但在注入的三元体系中若无表面活性剂则无法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说明强碱和原油之间能够相互作用而生成类似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因此,对三元体系中的强碱和原油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强碱溶液与原油反应前后的乳状液稳定性、乳化油组份、界面张力和原油物性的变化,分析了强碱和原油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
关键词:强碱 乳化 界面张力 粘度 烃组份
三元复合体系由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但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和强碱浓度差异非常大,采出液中碱浓度很高,却很少能见到表面活性剂。中间井取样检测发现,27个样品中仅有10个样品见到表面活性剂,且采出浓度仅为注入浓度的8%,而碱浓度却非常高,说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消耗在注入井与中间井之间的区域。但大部分采出井和中间井的采出液却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说明强碱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此,对强碱和原油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1. 强碱有助于原油形成比较稳定的乳化液 含水率(%) 7天 15天 30天 60天 1.2%强碱和原油 35.6 34.2 33.3 32.1 1.2%强碱/0.3%表活剂和原油 20.4 19.6 18.7 15.9 三元体系和原油 18 16.7 15.2 13.3 分析认为,石油磺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得生成乳状液的粒径增大,乳状液粒径越大,由两相密度差导致的油水分离速度也越快,从而导致油水分层速度加快,乳状液析水率增加。因此强碱与原油生成的乳化液稳定性远好于其它两种体系。
碱与原油作用后,分别在7天、15天和30天检测表活剂含量和界面张力变化。结果表明,表活剂含量始终未检测到,而界面张力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说明碱和原油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活性物质,但不是试验中应用的烷基苯磺酸盐。
表2 强碱和原油作用不同时间界面张力变化
体系 溶液层位 1.2%碱液 1.2%碱+原油(7天) 1.2%碱+原油(60天) 界面张力(mN/m) 中层液 18.46 3.21 2.44×10-2 下层液 1.06 7.61×10-3 分析认为,强碱和原油作用7天,界面张力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在原油中存在较短支链的快反应酸,强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和快反应酸反应生成一部分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界面张力;在模拟地下温度、流动状态下混合60天,中层液界面张力就可以达到10-2mN/m,而下层液可以达到10-3mN/m。这是因为大庆原油饱和分中存在着与碱发生慢反应的酯类反应较慢的。原油与碱反应。 本底
原油 原油+0.6%碱 原油+1.2%碱 本底
原油 原油+0.6%碱 原油+1.2%碱 7天 26.3 19.4 20.6 25.8 20.1 19.3 15天 22.8 21.8 22.1 21.9 30天 23.2 23.0 20.6 20.0 2.2降低了原油粘度
强碱与原油中的弱酸和有机酸反应降低了部分重碳组分,从而使得原油的粘度降低,在矿区生产试验中有利于原油的驱采。
表4 原油+强碱测定粘度
时间 运动粘度(mPa.s) 原油 原油+0.6%碱 原油+1.2%碱 7天 43.3 39.1 37.7 15天 36.7 35.8 30天 38.2 37.7 表6中,自动粘度计测得运动粘度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粘度有迅速下降再缓慢反弹的趋势,分析认为是先快速反应降解,随着快速反应酸的减少,再有少量可逆反应的作用效果;含碱1.2%的反应液相对含碱0.6%的反应液粘度下降的幅度高一点;从而增加了原油流动性。
2.3重烃组份减少轻烃组份增加
为了从整体上看到原油组份在加碱前后的变化,利用原油气象色谱GC-17A能够在高温氢焰燃烧条件下内壁进行不断地吸附和脱附功能,然后在处理机显示器上进行放大出峰功能,进行原油组份对比,前面的数据显示出井口原油的本底样和原油+1.2%碱两组样的对比效果明显,因此这里采用井口样的本底样和原油+1.2%碱7天之后的样进行对比说明。
从峰面对比可以看出,加碱之后的样从碳17往后的峰变的相对小,而碳17之前的峰相对变大,图谱说明加碱作用后,重碳组份相对减少,轻烃组份相对增加。
表5 气象色谱烃量变化对比
样品名称 <碳17的含碳量(%) >碳17的含碳量(%) 本底原油 32.93 67.07 原油+1.2%碱 43.13 56.87 本底样碳17之前的百分含量为32.93%,而碳17到碳39含量为67.07%;加1.2%碱作用7天之后碳17之前的含碳量为43.13,而碳17到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