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斯威辛写作.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奥斯威辛写作.doc

后奥斯威辛写作   用柔弱的手,针对这个时代写作。   ――[德]君特?格拉斯      奥斯威辛:波兰地名。纳粹政权在此建立规模最大的灭绝营。1944年夏,每天有两万犹太人被毒气杀害;据统计,仅II号营地就有一百万犹太人死去。此外,至少有六千名吉卜赛人被毒死,还有成千上万的非犹太人死于劳役。它是无数集中营和灭绝营的代表,民族屠杀的标志,反人类行为的象征。   二战过后,奥斯威辛的毒气室和焚尸炉已经烟消火灭,除了供人参观纪念,它的存在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果说,它尚可给死气沉沉的历史学提供一些刺激性的材料,那么,对于以虚构和想象见长的文学来说,是不是显得太实在太陈旧了一点呢?   阿道尔诺说:“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姑不论对这个著名的论断作何种解释,都不得不承认,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作为一个关键词,它不但没有被遮蔽,被克服,而且在新的语境中,一再地被政治问题和生活事件所激活,从而表现为文学自身的诉求,以及作家具体的写作态度。至于直接表现奥斯威辛题材并一生执着于此的作家,统计起来为数甚少,但是,无庸置疑,他们是同行中最卓越的一部分。      针对流逝的时间写作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就是这少数的作家之一。   他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回忆,而未来只有通过回忆才能变得清晰,所以多次声明,他是针对流逝的时间写作的。他明确指出,“奥斯威辛并没有在我们的身后结束。”他承认,被他写进书里的所有东西,都曾屈从于时间或者与之发生过磨擦;历史要求他用这些东西挡住现在的去路,把现在摔倒。就是说,历史必须参与到现实中来,如果拒绝这种参与,此前的失误将会以更苦涩的形式出现。但是事实上,人们对历史普遍表现出了可怕的冷漠,甚至厌倦,作出种种努力以求摆脱现在的“历史”过程。对此,他不无自负地说,这种企图遭到了他的叙述的抵抗。   格拉斯1927年生于但泽(后划归波兰),父母一方为德意志人,一方为波兰人。他十七岁被征入伍,1946年从美军战俘营获释,后沦为难民。出生地、血统、早年经历,都使得他日后的写作无法绕开纳粹统治的历史。他从中一面体验苦难,一面感受罪责;尤其是行伍经验,使他不可能从胜利者的角度,而是从底层,从失败者一方进行反思。他相继出版著名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1959)、《猫与鼠》(1961)、《狗年月》(1963),写的是家乡但泽,故事则与二十世纪德国的那段黑暗、恐怖、荒诞的岁月联系在一起。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比目鱼》(1977)、《母鼠》(1986)、《辽阔的原野》(1995),以及《我的世纪》(1999)等作品。除了小说,他也写诗,此外还有大量随笔、书信、评论、演讲;而所有这些,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维度,那就是奥斯威辛。   战后德国出现一个“零起点”的口号,不问而知,这种观点遭到了格拉斯的反对。他认为,纳粹党史是血腥的历史,灭绝人性的种族屠杀是所有罪行中最严重的一种,德国的罪恶及其影响是没有限度的,因此必须加以充分的、彻底的暴露。1979年6月,在纽约举办但泽犹太教会堂圣物展览会时,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在奥斯威辛过去二十五年之后,我们应当怎么对孩子们说?我们有没有告诉孩子们,在奥斯威辛、特布林卡、马基旦涅克等地发生了什么事?是谁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进行这所有一切,而这一切又何以成为可能?对于一场人类的浩劫,像举办展览会或成立纪念馆一类事情固然不应被延宕,而那些没有摆放在展台和陈列柜里的东西,也都应当一道被陈述、被倾听、被解释。如果没有获得一种痛感和耻感,根本不可能从史无前例的罪恶中引出每个人的责任,并且负担起来。   在后奥斯威辛时代,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罪责问题。著名的政治学家阿伦特有关纽伦堡审判的观察和研究,也都把重点放在责任问题上。说到罪责,人们总是习惯地归之于大独裁者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此外,格拉斯还注意到,奥斯威辛呈现出有组织的、与客观必然相性联系的责任,已被划分到无法辨认的程度,以致最终表现为不负责任。无论是参与或没有参与犯罪的人,在行动时,都有意无意地从各自对“义务”的狭隘的理解出发,寻找逃避责任的借口。连那些制造一个又一个犯罪现场的作案者,在受审时都可以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只是出于服从纪律动用枪弹,或出于义务使用办公桌而已;而其他众多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知道情况而听之任之的人,始终不吭声的人,他们一样没有被审判,难道都称得上是清白的吗?格拉斯不同意这种撤离历史现场的结论,相反认为,就连战后的一代人,从时间上看是完全没有责任的,也得一同背负罪责,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