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格理弗游记》最早的三个中译本.docVIP

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格理弗游记》最早的三个中译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格理弗游记》最早的三个中译本.doc

  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格理弗游记》最早的三个中译本 畸形的躯体在乱流中所映照出来的身影不只更大,而且更扭曲。 ──《格理弗游记》第四部第五章 中外翻译史上罕见的误译 在中外翻译史上,像《格理弗游记》(Gullivers Travels,旧译《格列佛游记》、《格利佛游记》或《大小人国游记》)这般普受欢迎却又遭到误译与误解的作品甚为罕见。甚至夸张一点地说,《格理弗游记》的中译史本身便是一部误译史,因为这部公认为英国/ 英文 文学的经典讽刺叙事,在进入中文世界之后,不但易「文」改装,而且改头换面幅度之大不只是「一新耳目」,甚且是「面目全非」了。因此,这里便呈现了一个很吊诡的现象:一方面《格理弗游记》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是一部人尽皆知的儿童文学、奇幻文学之作,另一方面这种「盛名」反倒掩盖了这部作品原先在英文世界的经典文学地位,以及作者绥夫特(Jonathan S Temple, 1628-1699)的秘书,一六九二年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尔后多次往返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一七○二年获得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 伦敦是当时政治、 经济 、宗教、文学的中心,许多文人墨客都与政界人士过从甚密。绥夫特穿梭于伦敦与都柏林之间,一方面希望在英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结交许多文人朋友,包括当时诗坛祭酒颇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彼此之间时有往返,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政界 发展 ,涉入惠格党(the odest Proposal [1729])一文更建议爱尔兰穷人把稚子卖到英格兰充当佳肴,既可减轻人口压力,又可赚取收入。2 全文以看似为民兴利的动机、无邪的口吻、生动具体的形像,呈现英格兰剥削、吞噬爱尔兰的情景,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讽刺文。他也曾撰诗自悼,〈悼绥夫特博士〉(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 Sin Motte)于初版时唯恐因文贾祸,于是增删、改写若干地方。绥夫特甚为不满,九年后在都柏林书商福克纳(George Faulkner)出版的作品集中,纳入了亲自修订的《格理弗游记》做为第三册,书前特以主角格理弗的名义撰写一函,批评遭到窜改的前一版本。5 绥夫特四十岁左右罹患梅尼尔症,导致晕眩、重听,以后一直为此疾所苦,不少人认为他作品中的愤世嫉俗与他的身体状况有关。七十岁之后,痼疾益发严重,逐渐丧失记忆与心智能力,于一七四五年十月十九日逝世。绥夫特终生未娶,身后与红粉知己琼荪(Esther Johnson,即《致斯黛拉的日志》[ The Journal to Stella]中的斯黛拉)同葬于大教堂的地下,遗产的三分之一(一万一千英镑)在都柏林创立第一所疯人院,6 甚具规模,至今依然是爱尔兰著名 医院 之一,以 治疗 精神病闻名。他除了为爱尔兰伸张正义,发扬人道精神之外,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便是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格理弗游记》。 必也「正名」乎? Gullivers Travels原名Travels into Several Remote Nations of the s])的冒险记闻。前两部是分别到身躯比例为主角十二分之一与十二倍的异国冒险。第三部其实写作的时间最晚, 内容 也较庞杂,分述主角到数个异地的奇遇,透过丰富的想象,讽刺人类的痴心妄想。第四部尤其引发历代批评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其中所描写的慧骃是理性甚或理想的化身,作者认同格理弗的言行举止,表达对于人类的轻蔑与仇视;有人认为作者是在讽刺极度推崇理性此一作法的虚幻不实;有人认为其实慧骃只是理性的马,既不是理想的人类,也不是借机讽刺人类的理想;更有人认为作者笔下连格理弗也没饶过,透过仔细描写他对慧骃的过度推崇,显示他判断错误、容易受骗、行为荒诞不经,甚至重返人类世界、回到故国和家园之后,依然格格不入。7 就此书最通行的译名《大小人国游记》而言,此名简单明了、响亮易记,内容对称,既免去了第三部的纷杂枝芜,也避过了第四部的荒谬(人竟然不如马)。因此,这个版本尽管在内容上腰斩了全书,在书名上为了中文的音调而以「音」害义、掉反了顺序(「大」在前,「小」在后),却几乎成了中文世界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经典,甚至是许多人所知道的唯一版本。其实,这种「腰斩」的现象并非不寻常,因为在英文世界里,也经常将前两部独立出版,当成儿童读物或奇幻文学。 至于《格列佛游记》或《格利佛游记》,不但书名较忠实于原作,内容上也多能保留第三、四部。若细究本书的批评史,此译名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前所言,不少批评家认为,主角到了第四部时,因为极端推崇理性的慧骃,反而鄙视甚至痛恨同为圆颅方趾的人类,此荒诞行为显示他判断错误、容易受骗。而其姓氏Gulliver不仅甚为罕见,而且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gullible一字(「容易受骗」)。因此,旧译「格列佛」或「格利佛」,虽然称得上是忠实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