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与花器形态变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oc
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与花器形态变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卫敬,严胜柒,崔明昆,张云峰,官会林
【摘要】 目的灯盏花两性小花中雄核发育呈现出高度的不同步化,给单核花粉时期的准确判定带来不便。而准确判定灯盏花单核花粉时期的小花形态,可为下一步进行灯盏花繁殖生物学及花药培育奠定基础。方法实验结合两性小花顶端的色泽、苞片的形态、小花的长度与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观察,对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花器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当灯盏花两性小花顶端色泽为嫩绿,苞片开放度为D,小花长度在0.1~0.17 cm时,单核花粉的比例可达50%左右。结论以小花顶端的色泽、苞片的形态、小花的长度为标准可有效判定灯盏花小孢子发育阶段。
【关键词】 灯盏花; 小孢子发育; 花器形态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Eiosis and anther culture in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Mazz.MethodsThe relationship betined by floent course of microspore in flo, 50% cell in anther ining the stage of main stage during androgensis in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Key ol/L HCl中60℃水解15~20 min,取一枚两性小花,测量并记录长度,然后切取中上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5~10 min后压片,在Moti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于1 000×下照相。
2 结果
2.1 灯盏花的花器特征短葶飞蓬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或分枝的顶端,直径2~3 cm。花序由外围的舌状花和中央的管状花构成,舌状花花数为90~220,管状花花数为130~350。舌状花舌片长1~1.3 cm,宽0.1 cm左右,近管部1/4处被稀疏毛,舌片基部连合成短管,管部长0.2~0.25 cm,被毛,仅具雌蕊,单性花,可结实。舌状花的柱头长,颜色呈紫红色、黄色或白色等,表现出丰富的多态现象。萼片特化为冠毛。管状花黄色,长0.35~0.4 cm,花冠管基部具环形蜜腺,两性花。聚药雄蕊由5枚雄蕊形成,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结果与李鹂等[7]的观察一致。通过初期的实验观察,发现灯盏花的茎高及基部叶片数、茎叶片数等与小孢子发育进程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花序径长及其高度也同样如此。雌花与两性花的相对高度及两性小花径粗虽与小孢子发育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易观察测量,且有不少例外。经反复比较,确定以两性小花顶端颜色、苞片开度及小花长度三者作为相关的形态学指标。
2.2 两性小花顶端颜色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孢母细胞依次经历了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单核期、成熟花粉期(见图1),与此同时小花顶部的颜色依次按:白、白绿、嫩绿、绿、黄绿、黄发生变化(见图2)。随机取各种颜色的小花,对其雄性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表1。表1 灯盏花中两性小花顶端色泽与雄核发育过程的相关性(略)
从表1可以看出,小花顶端由绿开始,雄核发育成为成熟花粉粒的比例已很大,而白、白绿时开始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还较少,所以减数分裂活跃期及单核花粉期均主要处在两性小花顶端颜色为嫩绿时。但嫩绿时包含的发育阶段过多,且对各期颜色的界定多具主观性,所以仅凭小花顶部颜色无法对小孢子发育阶段作出准确的判定。同时在灯盏花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的多价体、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表明灯盏花的雄核发育是正常的。
2.3 苞片开度在灯盏花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苞片逐步开放。经镜检发现,苞片开度与小孢子发育进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还观察到,在每一个花序中,外层两性小花较中部、中部小花较内部发育早,但相差不多。如外层为刚形成的成熟花粉阶段时,中层常为单核期,而内层多在四分体期,在同层内发育程度则近似。同一枚小花的花药发育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即以某个发育期为主导,而未见到在一枚小花内有多个发育期且各期数目都均等的情况。据苞片的开度,我们将其分成若干类(见图3),对每类随机采30朵花,从每朵花的外层、中层及内层各取1枚两性小花显微观察,以确定苞片开度与小孢子发育的关系。
由于本实验的主要的目的是判定减数分裂活跃期和单核花粉期,为此在表2中仅列出与二者所对应的苞片开度。由表2可知,苞片开度B、D分别是减数分裂活跃期和单核期的较好形态学标志,当开度小于B时小孢子母细胞大部分还未开始分裂,当开度大于D时则单核花粉逐渐向内层转移,随着开度的进一步增大,整个花序均将处于成熟花粉粒期。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