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侯区各种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
《武侯区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定期考核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强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管理,提高职业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成都市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成都市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考核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本行业各相关管理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在严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关的基础上,实施医师和其它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考核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提高全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规范执业活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管理
(一)考核工作考核工作考核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力。依法执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一项考核不合格定在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不合格。考核考核在考核期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于考核前60日公告考核时间。考核对本机构的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进行评定,与考核和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相衔接。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定期考核表》(内容及样式由卫生统一定)签署评定意见,于业务水平前0日《定期考核表》报评定意见。《定期考核表》。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定期考核表》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接受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部门注销注册,收回执业证书费用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的积极性。保证的严肃性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机构
考核机构名称:
定
期
考
核
成
绩
定
期
考
核
成
绩
工作
成绩
完成工作量 □合格 □不合格
完成工作质量 □合格 □不合格
其他
考核单位意见:
机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公章)
职业
道德 良好行为记录:
不良行为记录:
考核单位意见:
机构责任人签字: 年 月 日(公章)
业务
水平 测试方式:
1、继续医学教育: 分
2、测试结果: □合格 □不合格
委托考核机构意见:
考核机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章)
考
核
结
果 工作成绩、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复核意见 □同意 □不同意
考核结论: □合格 □不合格(不合格原因请详细注明)
考核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章)
市、区(市)县考核领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章)
备注
注:1.在选定的□内划√
2.考核不合格原因填入备注栏。
3.对考核结果不服并提出复核申请的处理情况填入备注栏。
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记入备注栏。
附件3(1)
成人发[2004]10号
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我市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自主用人活力,加速事业单位高素质专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建立起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考核制度。根据《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川办发[1996]134号)、《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川人发[2003]83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所属事业单位及其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和区(市)县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 考核原则
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二)一级考核一级的原则。
(三)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原则。
(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