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龙须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doc
白龙须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谭志伟, 余爱农, 李永峰 【摘要】 目的研究白龙须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龙须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5%。结论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反-11-十六烯酸(25.45%),2-己基-1-癸醇(17.40%),胆甾醇(16.3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61%),邻苯二甲酸单异辛酯(3.40%),顺-9-十八碳烯酸(2.12%),2-烯丙基-1,4-二甲氧基-3-乙烯基氧甲基苯(2.00%),水杨醛(1.46%),反,反-9,12-十八碳二烯酸(1.15%),共9种物质。
【关键词】 白龙须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s from Disporum bodinieri(Levl.et Vaut.)ethodsThe volatiles of Disporum bodinieri(Levl.et Vaut.)ono(2-ethylhexyl) phthalate (3.40%), (E)-9-Octadecenoic acid (2.12%), 2-Allyl-1,4-dimethoxy-3-vinyloxymethylbenzene (2.00%), Salicylaldehyde (1.46%), (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 (1.15%).
Key bodinieri(Levl.et Vaut.)S
白龙须为百合科植物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Levl.et Vaut.)err.的根及根茎,又名竹灵霄、牛尾笋和倒竹散,广泛分布于湖北省。其性味甘、平;有滋阴清热、化痰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主治咳嗽、咯血、热病后期虚热、消化道出血、白带、烧烫伤、骨折[1,2]。白龙须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全面了解白龙须挥发性成分,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产于湖北恩施地区白龙须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中鉴定出51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期为该药物挥发油的生理活性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 参考 。
1 仪器和试剂
Agilent GC6890/MS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水蒸气蒸馏装置。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镁均为分析纯;高纯氮(纯度为99.99%)。
2 方法与结果
2.1 白龙须挥发物的制备新鲜的白龙须(产地为湖北恩施地区)洗净切碎,取碎白龙200 g放入1 L三口烧瓶中,蒸馏水20 ml,常压水蒸气蒸馏6 h,并不时补充蒸馏水,收集蒸馏液,用无水乙醚萃取4次,50 ml/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用高纯氮吹去溶剂乙醚至无气味,获得具有特殊气味的浅黄色油状物质1.5 ml,将此挥发油作GC-MS分析。
2.2 白龙须挥发油成分分析GC-MS分析测试条件:色谱柱DB-5MS(0.25 mm×30 m,0.25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5.6 ml·min-1,程序升温:柱初温40℃,保温6 min后,以6 ℃/min上升到200 ℃,保温1 min,以10 ℃/min上升到260 ℃,保温6min,总运行时间45.67 min;进样口温度250 ℃;柱内载气流量为:0.5 ml·min-1。进样量1 μl,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质谱条件为: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Ei)温度230 ℃,质量扫描范围30~400 AMU,电离电压70eV,溶剂延迟时间4.0 min。按此实验条件,对白龙须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质量分数)确定为面积归一化法,化合物定性分析是根据GC-MS联用所得质谱信息经 计算 机用标准NIST05, WILEY275图库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解析[3]。用溶剂乙醚作空白实验,并扣除其带入的杂质,确认了其中部分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图1为白龙须挥发油总离子流图。表1 白龙须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略)
在白龙须挥发油中,共分离出72个组分峰,已鉴定出其中51个化合物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05%,结果见表1。定量鉴定出醇类物质8个,醛类物质7个,酯类化合物7个,酮类物质2个,脂肪酸6个,酚类化合物9个,含氮化合物化合物3个,烷烃3个,烯烃3个,芳香烃1个,醚类化合物2个。这些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多种物质为天然食用香味化合物。
2.3 白龙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