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木刻“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doc
新木刻“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
新木刻运动是中国革命美术的典范,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
为纪念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八十周年,本刊刊发陈烟桥之子、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超南撰写的“对‘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巴黎展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他综合了现有资料,对展览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策划展览的良苦用心,以及展览所引发的国外媒体的评论。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黄显功的“早期版画出版物举隅”一文,则通过对早期部分版画出版物的考察,从一个侧面阐述了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历史。
1934年3月14日至29日期间,“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在巴黎皮埃尔#8226;沃姆斯画廊展出。倡导木刻的鲁迅先生为此感到高兴:“仗着作者历来的努力和作品的日见优良,现在不但已得中国读者之同情,并且也渐渐的到了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鲁迅:《木刻纪程》,小引)。这个展览距新木刻运动发动的1931年8月17日还不到3年,足见新木刻运动的迅猛发展和“木刻学徒”的努力,至今该展览还不断地在有关新木刻运动的纪念活动与研究中被提及,可以认定其为新木刻运动初期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大事件。
火药和指南针虽为中国人发明,但鲁迅说,其“传到欧洲,他们就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给本师吃了许多亏”,为此感慨甚多;而对中国的另一项发明木刻印刷,鲁迅却心里明白:“木刻的回国,想来决不至于象别两样的给本师吃苦的。”(鲁迅:《近代木刻选集》(一),小引)。有引入创作木刻的良苦用心,又有木刻青年的热烈响应,加上还有赴欧洲展览的机会,在鲁迅看来,木刻的“回国”与木刻的再次“出国”,都是有其机缘的,对中国都是有益的,因而他主动承担起这次木刻赴欧首展的主要策划人的责任。
“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的相关人物与情况,虽已有多人谈及和论述,但总有语焉不详之感。时至今日,该展览已过去了77年,参与其事的人绝大多数也已作古,后人再不廓清其基本面貌,真有对不起他们的不安。为此,笔者试图综合现有的资料对该展览的全过程作一梳理。本文将该展览大致分为筹备阶段(以上海为主)和展出阶段(以巴黎为主),分别加以论述,以期在相互印证中见出其全貌。
从鲁迅的书信中看,最早提及谭女士(谭女士即法国《看》(VU)周刊记者绮达#8226;谭丽德,左派人士)来沪并希望新木刻赴法展览一事的,是1933年11月29日姚克(姚克原名姚莘农,浙江杭县人,东吴大学毕业,主要从事创作与翻译)致鲁迅的信。鲁迅在几天后的回信中说:“十一月廿九日信收到。……已通知了两位相识者,请他们(并约别人)趁早准备,想来作品未必能多。她不知何时南来,倘能先行告知,使我可以预先收集,届时一总交给她,就更好。”(1933年12月5日)回信中所说的“两位相识者”即陈铁耕与陈烟桥。一日之前,鲁迅给铁耕与烟桥分别写信,委托两人收集左翼画家作品,请两人“接洽办理。但如不便,则分头进行亦可。”(1933年12月4日)。烟桥回忆此事时说,一位法国左翼女作家(即谭女士)已到社会游历,顺便拜访鲁迅先生,请代搜集“较前进的艺术作品”,他与铁耕“分头收集,结果共得二百余点,经鲁迅先生选择后转送给她带去了。”烟桥还说,“这些作品……到了柏林与莫斯科展览时,也有相当热闹。”(陈烟桥:《鲁迅与木刻》,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1946年版,第18页。)
其实烟桥此处所述因了解情况不多而有出入。本文由此切入,查鲁迅日记与书信以及后人的研究资料,可厘清以下几个方面。
1、鲁迅虽见过谭女士一面,但这次“谭女士终于没有看到”(1934年1月5日致姚克)。他所选出的木刻共55幅,其中有铁耕的《等着爹爹》等6幅、野夫的《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上海泥城桥)》等6幅、白涛的《街头》等5幅、烟桥的《受伤者的呐喊》等4幅,这55幅木刻未能如鲁迅所愿,由谭女士带走。经查1934年1月17日的鲁迅日记,其是由鲁迅自己寄给谭女士的,而谭女士的通讯地址,是请姚克从美国友人斯诺和斯诺夫人处得到的。
2、谭女士在上海会晤宋庆龄,谈及要请她和鲁迅两人出面主持“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所以才有鲁迅委托铁耕与烟桥代为收集一事,以及法国方面所明确的此展是由宋庆龄与鲁迅共同主持的说法。
3、鲁迅十分仔细,将寄展木刻55幅编成目录,请姚克译成英文,以便巴黎展览之用。
4、罗清桢当时在松江中学任教,曾指导学生刻木刻,还将学生的作品寄给鲁迅。鲁迅在1933年7月18日给罗清桢的信中说:“高徒的作品,是很有希望的,《晚归》为上,《归途》次之,虽各有缺点,……都很活泼。”这次他把这些中学生梁宜庆等五人的木刻列入展品目录,一并寄往巴黎参展。
5、鲁迅在1934年1月17日的日记写“以中国新作五十八幅寄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Y0306-2018 热辐射类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pdf VIP
-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风电场)(建标〔2011〕209号).pdf VIP
- 商品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合成生物学》课件.ppt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docx
- 2.1.2 认识地球(第2课时 地球仪与经纬网)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pptx VIP
- 二年级上册1-8单元看图写话.pdf VIP
- YY/T 0061-2021特定电磁波治疗器.pdf
- 沥青路面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