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咨询业领头羊赵民.doc
本土咨询业领头羊赵民
赵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EMBA。曾在原国家外经贸部任职。1992年创办新华信公司,现任新华信正略钧策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被 “美中杰出青年论坛”评为2001年中美两国12名杰出青年代表之一;2004年,赵民当选为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
赵民离开最后一家写字楼时,夕阳覆盖大地。他的包里塞满没有推销掉的书。没有钱,生活却还将继续,他的目光有些茫然。1992年的这个寻常下午,赵民度过推销图书的第一天。
窗外,熟悉的大楼一晃而过,成为风景。如果赵民没有辞去外经贸部的工作,今天应该是领工资的日子。而此时,远在苏州的父母正听着评弹、品尝碧螺春,他们并不知道儿子已经辞去了外经贸部的工作。
靠着借来的2万元钱,赵民和两个同事成立了新华信咨询公司。赵民说,他已经记不清当时跑了多少家写字楼。
为了生计,他们做过翻译、推销过图书。现在,新华信成为中国第一家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咨询公司,被视为本土咨询行业的“领头羊”。
“我们是‘草根’公司。”赵民平静地对《华人世界》说,“但我们比其他本土公司投入更多、要求更严,因此我们活了下来。”14年弹指一挥间,1992年那个全民集体“下海”的狂潮已然退却,与赵民同时创办的咨询公司纷纷倒在历史的街头。“我快40岁了,但做咨询已经14年了。”蓦然回首,赵民成了这个行业中“最老的人”。
“一个行业就像是奥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的中国参赛选手只有一两名,你必须要有成绩、拿冠军。像华为、海尔,现在已经在各自所在的行业拿到了冠军,它们现在的目标是打败国际公司,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赵民说,新华信还在决战的路上。
“咨询行业最符合我的天性”
生活应该如何选择,起初赵民并没有清楚的意识。他的人生似乎充满了戏剧意味。1984年,正是“科技崇拜”狂飙突进的一年,赵民很少提起这段回忆。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口号的影响下,素爱文学的他听从家人意见,进入计算机科学系学习。
“后来我发现,自己在理工科方面潜力有限,很难成为成功的技术专家。”赵民停顿了一下,对《华人世界》说,1988年,从未接触过外贸的赵民毕业被分配到国家外经贸部。在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夜里都披着大衣,在办公室补习外贸知识。后来领导发现了他的勤奋,并推荐他公派留学。
留学归来,赵民已近“而立”,心里满满的是豪情壮志。1992年,他离开外经贸部,创办了新华信。在那个要连夜赶印营业执照来满足创业需求的年代,赵民踌躇满志地想要闯出一番大事业。
“咨询行业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能说会写、对新鲜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而这一些正符合我的天性。”所以,赵民没有多想就辞掉了工作。靠着借来的2万元钱,赵民和他的两个同事开始为理想而战。从翻译和推销图书开始,一做就是15年。与其他咨询公司从中国企业入手拉客户不同,赵民以来华投资的外企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生路”。目前,新华信旗下有管理咨询、市场研究和商业信息3家独立的公司,业务覆盖金融、医药、房产、电信等行业,在广州、上海设有分公司,并获得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正式咨询资格。新华信成为中国本土咨询行业的“领头羊”。
从“拓荒期”到“打猎期”
“拓荒期”的赵民并没有野心勃勃地将目标锁定在国际大公司。要做“先驱”就不能成为“先烈”,赵民明白,新华信没有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关系,首先是要生存下去。于是直接瞄准了“第二集团军”的企业,像“拾荒者”一样,新华信从小企业开始,一步一个台阶。在此策略下,新华信不仅成功地得以保全,避免过早地与行业老大产生竞争,更积累下丰富的案例、打造了品牌。
“大多数咨询公司是第一年创业活下来,第二年有比较多的利润,第三年人都跑掉了,一般活不过5年。”第五年,新华信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胜利。赵民并不满足,他一直在等待。
1998年对赵民来说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中国企业逐渐清醒,意识到管理上的不足,想到要请咨询公司。
“我们要开始打猎了。”赵民面带微笑。
此时的新华信,已经在业内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海尔、联想成为了新华信的长期客户。灯塔效应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趋之若鹜”。
赵民的成功,除了胆魄,还有决断。“在西方发达国家商学院的任何一本教材中,我们找不到全员集体下岗、全员集体上岗这样的案例。这在他们看来是天方夜谭。但是,这在中国企业改革中却非常常见、有效,并且被广泛使用。”他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的云隙中窥到了蓝天。
“5年前,中国一些特大型企业上市,挑选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但现在,这些公司却都成了我们的客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际公司不了解中
文档评论(0)